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 陈省身数学奖(2/3)

候选人的必须是年满18周年,且不超过50周岁,在国内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数学学者。

候选人还必须由国内的数学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全国数学团体协会推荐,或者由五名正教授联名推荐。

评选的标准主要是看候选人对数学的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有没有作出突出贡献,有没有取得优秀的成绩,也就是学术成就。此外还要看学术界的名气、品行、评价等等。

评选工作由夏国数学学会负责,专家组人员是从全国抽签选出来的数学系正教授。

目前已进行到第二轮了,一千多个候选人只剩下一百人零二人——哦,原本只有一百人,后来有两个名字比较特殊,是走特殊通道递交上来的,而且是直接进入二轮结果名单中。

对此有些专家心里不免嘀咕起来。

其实在这之前,选两个学者获得本次大奖,专家组们已基本定下来了,一个是燕大学派的正教授,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回来的海归,目前43岁,正教授;另一个是震旦大学的数学系博士,45岁,目前是夏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属于震旦学派的干将。

每届的陈省身数学奖得主基本上都是出身这两大派系。

不过这届……来了两条过江猛龙,是出自清木大学派系的,一个以往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的“弱鸡”派系。

专家们有些头疼地看着两份材料上年轻得过分的大学生照片:“他们两个,一个18岁,一个才刚满19岁没半个月……是不是太年轻了?”

数学学会会长郝建昌慢悠悠地喝着茶,没说话,只是看了眼旁边。

旁边的一个数学学会的中年干事马上站了起来:“年纪不是问题,按照评选标准,秦克和宁青筠完全有资格进入第三轮投票环节。”

“问题是,现在国际学术界不还是没完全认定他们俩个的学术成果吗?”一个震旦系的专家继续提出质疑。

“就是,18岁、19岁,这实在太年轻了,数学界很多有资历有成绩的人怕不服……”

“他们还年轻,我建议可以再等两年,到时国际学术界如果真能认定他们的成果,再评选也不迟。”

十几个震旦系的专家陆续发言。

一个燕大系的专家忽然起身,说道:“我有不同的看法。所谓的‘国际学术界未正式认定他们的学术成果’,那也只是缺个流程的形式而已,前天参会那么多国际数学界的权威们在,也没一个站起来推翻‘青柠数论四阶变换法’,以及这六个论证过程,足以证明秦克和宁青筠的学术成果是受到广泛认可的。”

另一个燕大系的专家也起身道:“起码‘孪生素数-秦定理’已挂在了iu的官网首页上了,这个学术成果谁也无法否认。光凭这条定理,这届不选秦克,难以堵住世人之口。”

“宁青筠与秦克一起创出‘青柠数论四阶变换法’,证明了三个世界级猜想,也应该入选。”

“报告会上的完整视频都发布出来了,我认真研读过所有论证过程,确实非常高明,毫无错漏。”

震旦系的专家们意外地看向这些人,心想你们燕大不是向来与清木大学不对付嘛?怎么忽然力挺起清木大学的学生来了?

“没错,看看网上的呼声,如果这届陈省身数学奖,秦克和宁青筠没能获奖,怕会引起民众的强烈抗议与质疑。”

“我也赞成秦克和宁青筠进入第三轮投票环节。”

“这两个年轻人应当入选。”

“陈省身数学奖本来就不该与资历、派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