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五章 升级后的微光(2/3)

,生成最精练、最高效的硬件驱程小模块,再“粘合”到“”模块上。

——不同的硬件,这个驱程小模块自然是不一样的,但只要微光针对所有市面上的计算机硬件都编写出驱动小模块,就能自由根据不同计算机的情况来选择驱程小模块组装。

秦克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当前1版本的微光,其代码解析重构能力不算强,一方面是微光的等级较低,处理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受到笔记本的性能限制。

是的,虽然秦克买的已是五万元的高配版笔记本电脑了,但这时依然是制约微光性能的主要瓶颈,使得微光无法发挥出最佳的状态。

看了一会,秦克就估算出来了,估计微光要完成水果笔记本的硬件驱程管理小模块的开发编写工作,需要三个小时左右。

效率确实有点低,可喜的是整个过程并无报错。

秦克想了想,直接将“人工智能科研实验室”的时间流速提升一千倍,很快他就便看到微光提示已完成代码编译工作。

与之对应的是笔记本电脑烫得吓人,散热口吹出来的风都能灼人皮肤。笔记本电脑的没因过载而烧毁,已算是证明微光对于硬件的管理调度控制能力确实不错。

秦克无语地摇摇头,看来得想法子给微光买台最高性能的服务器了,自己的笔记本再这样被它玩下去,不久就得报废了。

再次调快时间流速,使笔记本电脑散热完毕,秦克才亲自检查了一遍微光写好的代码。

微光编写出来的代码,比起他亲自写的逊色了一筹,执行效率不够高,代码也不够简洁,但已比世上八成的程序员水平要高了,关键是秦克没发现任何的错误,这就足够了。

而且所谓的执行效率不够高,也就是执行时间没能从0.008秒缩减到0.007秒罢了,对于电脑使用者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以后微光升级后应该能进一步提高代码编写能力。

秦克又试着在青柠操作系统分别安装indos、inux、mac、安卓、的应用程序,“微光”立时便使用了解构重建工具,这些跨越系统不同版本的程序全部都被微光分解为一个个的小模块,并成功安装。

测试了一下几个常见应用程序的启动与运行速度,都比在原本的操作系统里还要快些。

不错啊!

秦克有些激动了。

一个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应用生态,也就是说能支持多少的应用程序,光从兼容性这点来说,青柠操作系统就能秒杀市面上所有的操作系统了。

正因为它能兼容所有的应用程序,自然不必强逼程序员修改编程习惯,他们喜欢说什么编程语言就用什么编程语言,这无疑会得到应用生态中最关键的上游“程序员”与下游“用户”的支持,至于中游的“厂商”,那就更容易争取了,甚至主要的盈利点就在他们身上。

秦克的青柠操作系统是计划免费供个人非商业用途使用,拥有了用户就拥有了话语权,“厂商”只能低头老实地交版权费,才能在自己的计算机里合法地使用青柠操作系统。

秦克只需要将版权费定得低点,不怕“厂商”们不抢着用青柠操作系统。

这样一想,估计系统的五百万装机量任务,不会太难完成。

秦克沉思过后,重新复制了一份操作系统的代码并进行了修改优化,再封装打包成一份1.0版本的青柠操作系统安装包。

在这份青柠操作系统1.0版本里,起核心作用的人工智能被命名为“小青”(默认名字,可由操作系统的新主人重新命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