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9章 谋反案(七)(3/6)

这只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但是富弼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若从百姓的角度来看,会更偏向哪种?

肯定是倾向于定义为“恶”。

轻徭薄赋,百姓也不一定承受得起,当然也是恶。

文彦博又问道:“那富公以为,孰优孰劣?”

富弼先是一愣,旋即皱了下眉头,摇摇头道:“这还真不好说呀!”

此孰优孰劣,问得并非是儒法理念之争,而是指当百姓将税全部定义为“恶”和将税区分善恶。

此问,就是从治理的角度来看。

但这是从未有过的概念,富弼也不知道,当百姓认同这个说法,到时是增加治理的难度,还是减轻治理的难度。

到底孰优孰劣,他也不敢妄下评价。

司马光突然道:“虽说百姓可能会倾向于不可缺少的恶,但我以为这并不利于朝廷治理,若都定义为‘恶’,百姓是难以理解的,可能会认为交税就是恶行,因为大多数人可能都不懂何谓‘不可缺少的恶’,若分善恶,百姓是能够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体现君主的仁政。”

刘述点点头道:“君实所言甚至有理,可如今此话已经传出去,我们又该如何避免?”

司马光却也不知如何回答。

吕公著突然道:“这个问题,一日两日是讨论不明白的,我们还是先找个地方坐下,边吃边谈。”

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和司马光在思想方面的不同,王安石是非常支持不可缺少的恶。

因为在王安石看来,在收税方面强调仁政,那就是伪君子的行为,上面天天仁政,下面天天叫苦,就不如承认这是恶,不管是增税,还是减税,都有道理可依。

如今就是只有减税有道理可依,增税就找不到道理,但国家有些时候,是必须要增税的。

而司马光还是更偏向于传统。

然而,他们这些学问大家,都未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来,可见这个话题是真的具有争议。

整个中午,都没有人再关注什么谋反案,大街小巷,全都在议论这不可缺少的恶。

说到底,谋反案多数人也就只是看个热闹,干他们屁事,但税收跟每个人都有关。

大家都在讨论,到底哪种定义对咱最有有利。

但正如富弼所料,多数人都更偏向于不可缺少的恶,倒不是说他们悟透此中道理,而是当下的税收制度,令大部分人都感到非常不满。

反倒是税务司给予了他们一丝希望。

热闹的正午过后,下午继续开庭审理。

下午坐在犯人席上的不再是吴天,而是齐州非常有名的豪绅罗海,而他姑父徐治中便是开国功勋之后。

相比起之前审问吴天,权贵们显得更加紧张。

他们也不见得跟罗海认识,但是他们清楚,罗海是代表他们整个阶层在这里受审。

张斐站起身来,“罗海,你与吴天可相识?”

罗海点头道:“算是相识。”

张斐问道:“相识多久了?”

罗海想了想,“大概也有个三四年吧。”

张斐继续问道:“那你与吴天的关系怎么样?”

罗海犹豫了片刻,才道:“还还算可以。”

不少官员顿时感到诧异,这你就认了?

殊不知他们知道,税务司手中是掌控着足够的证据,证明罗海与吴天的关系,不如就直接承认。

张斐又问道:“你是否知道吴天其实是一个贼寇?”

罗海点点头,“知道。”

张斐道:“而你姑父徐治中可是开国功勋之后。”

权贵们闻之,当即神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