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拿大棍拿宝玉(二合一)(3/5)

指挥使两人负责。

花开花落,顺着窗户吹进书房的风渐渐带上了暑气。

省亲的园子逐渐有了模样,大儿子不在,贾政不善俗务,小儿子既要去宫中陪老爷子,又要跟随徐晋读书,家中的琐事几乎都压在了赦大老爷的身上。

好在还有贾敬帮忙,总算没出什么大的岔子。

「这胡老明公果然名不虚传,敬大哥你看,这里……正殿尽显皇家气派,四周的各处小院,如点缀在皇家园林中的明珠。」

大致上游览了一遍初具规模的省亲园子,贾赦对于山子野打造的园子很是满意。

他翻了翻手里的账本,啧啧感叹:「到如今耗费不过二十三万两白银,大概再有十万出头,咱家这园子就彻底建好了。听说周家都花了五十万两了,就这,还没见到半根立起的柱子。嘿!」

「赦弟,再筹二十万两银子,送去户部,咱家再还一部分欠银!」

贾敬大致估算了一下两府的钱财,心中有了算计。他嘴角一扬,呵呵笑道:「陛下正愁银子呢,为君分忧,宁荣贾家岂能不尽心竭力?」

打仗便是打银子,文同轩每日都去勤政殿撒泼打滚的要银子,皇帝差点忍不住拿大棍将其打出去。

户部没银子,难道朕的内库就有?

….

贾敬这是算准了皇帝这会缺银子缺的厉害,二十万两对于户部的缺口来说虽然不多,但绝对能让皇帝老爷暖心。

儿孙在江南为国朝拼命,京里的老人还在费尽心思给您筹银子。陛下,您看我贾家是不是国朝的大忠臣?

随着江南倭寇的平定,当初跟随禁军南下的各家子弟立功的不多,死伤的倒是不少,贾家倒是出了好几个风头。

先是贾琏一战成名,随后便是贾蓉无意间毁了倭寇援军的粮草……

说到贾蓉这功劳还真是捡来的,原本被安排运送粮草的贾蓉,领了五百杂兵乘船押送送往定海以东的海岛上。

这座属于舟山群岛之一的岛屿上,驻扎有两千定海中卫的将士。贾蓉去了江南后,因为勇武不足,便一直干着征集粮食押送粮草的活,倒也做的风生水起。

没成想这一次出海,竟然跟倭寇的一支近万援兵碰到了一块。

好在当时正值大雾,在悄悄做掉了一条掉队的倭寇小船后,贾蓉眼见自己被困在了倭寇的船队中央,一咬牙,让官军假扮倭寇,悄悄混入了粮草队伍中。

夜间一场大火,停靠在一座小岛上的倭寇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粮草船只被烧的一干二净。

猛火油在海风的助力下,甚至点燃后粮草船附近的船只,一夜之间,不但粮草没了,更是烧死了数百人马,至于失踪之人,更是高达千人。

等倭寇反应过来后,终于明白自己的队伍中混进了官府的人。

可惜那会贾蓉已经带着五百杂兵趁着大雾的掩护,往定海疾驰二十余里了。

大火烧光了倭寇援兵的粮草,这下别说支援龟缩在宁波府的同伙了,自己能不能安稳的靠岸都是问题。

毕竟官军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烧了自己的粮草,就有能力混入自己的队伍来一场里应外合。

原本就凑合在一块的倭寇立马远遁百里,逃回了大本营。宁波府最终被官军成功收复,龟缩在城中的倭寇不是死便是降,统统送去挖河道了。

当刘恒看到江南送来的具体战报后,哭笑不得的说道:「威烈将军贾蓉有急智,亦敢为之。封轻车都尉、龙骧卫千户……」

就这样,宁国府终于算是重新有了希

望。贾敬去了城外玄真观狠狠抽了一顿「炼丹修道」的儿子后,拉着贾赦喝了一夜的酒。

当然,平倭之战,立功的人不止是贾琏、贾蓉。像是神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