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803章 杜位说留迹(1)(2/4)


细细倾谈,惠能方知农夫是在塘盖旁看管田水的,每天早晨天未亮就要爬到后山去引水灌溉农田。如果遇到大旱,怀城河以南的一带田地就会龟裂,水稻就要失收。这里,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后山的水塘里水已不多,现在田里的土地已经开始干裂。

农夫脸带忧愁地说:“看来今年这附近的百姓都要挨饿了。”

惠能问道:“后山的水不多,在田东附近不能找到水源吗?”

农夫叹了口气:“如果能够在田洞里找到水源,这当然最好,但我看只不过是白想罢了。”

惠能听后,双眉皱起,陷入了沉思。

惠能当晚在老农家的小厅住了下来,整夜都听到睡不好的农夫的长吁短叹。

第二天,惠能跟着农夫来到田垌,见禾苗的叶尾处开始焦黄了。爬到后山去引水,见山塘差不多见底了。

与老农同耕同住了近一个月后,一天晚上,农夫坐在茅屋前,仰头对着满天星斗在发呆,不时发出叹息。

惠能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别再为无水灌溉而发愁。我看在田洞里会找到水源的。”

农夫:“你别再安慰我了。”

惠能:“我并不是安慰你。近日,我有些新发现。”

老农:“你有什么的新发现?”

惠能正色道:“每逢初一、十五,田垌的西南与东北面就有光点闪烁。我曾经前去实地留心观察过,那地方的草特别青绿,我取草下面的泥土细察过,觉得特别潮湿。我以前在家乡时曾经跟随着老一辈挖过井,听他们讲述过找水源的迹象。看来在那个地方往下挖去,必有泉水涌出。”

农夫听后大喜:“倘若真的像你所讲的那样,我就可以免去爬山后引水之苦了。今天正好是初一,我请你到外面看一看,是否真如你所讲的一样。”

“好。”惠能应诺道。

于是,惠能与农夫来到田垌,朝着西南方向观望,果然看到有烁烁闪闪的白光,再转头朝东北的方向观察,同样见到闪烁白光。

农夫仍然有点疑惑:“到那个地方挖下去就真的会见到水源?”

惠能胸有成竹地说:“依我看,有把握。”

农夫道:“那么,我今晚就认定那个位置,明天就到那个地方去试一试。”

翌日,农夫与惠能带着铁锹,来到田垌西南面的定点位置。

惠能先动手,操起铁锹往下挖去,仅挖了两锹,就见到草下面的土壤明显潮湿了许多。农夫接过比铁锹,用力地挖,越是往下挖,泥土就越是潮湿。当挖到一丈深处,就有清泉汩汩地涌了出来。

农夫初时是傻了眼,继而用手一拍脑瓜,欣喜欲狂地叫了起来:“这回挖到宝了!挖到宝了!”随即,把铁锹往田地里一撒,拔腿就跑,回到村里奔走相告。

村民们听到这个喜讯,带着农具,纷纷涌来。有的在东北面挖井,有的在开挖水渠,引水灌田。

见到本是干裂的田地灌满了水,村民们围在惠能的身旁,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为百姓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从此以后,塘盖旁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人们将堂盖旁的那两口水井称为“六祖井”,并且那井一直保留至今。

后人还在堂盖旁惠能寄宿的农夫茅屋旧址处建起了“六祖庵”,以作纪念。

惠能在农夫家寄宿了数月后,觉得栖息于这县城之地太多人来来往往,自己随身携带着五祖弘忍所传的袈裟金钵,若然久留于此就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招惹祸端,于是辞别了农夫,沿着南溪逆流而上,行至怀集高岭下的三江渡口,过渡后往西北方向而行,踏上蕉坪、石龙土地时,正在茫然,不知该往何方而去,忽然看见西北角小山冈上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