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714章 赞有状元才(1)(2/4)

门户大开,人们外出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但是,“寂寂门庭无吠犬”,家家户户紧闭门户,一片寂静,“猗猗竹坞有啼莺”,只听到晨鸟在竹坞的啼叫声。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一静一动,写出当时的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最后,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夜不闭门、道不拾遗”的“德风化世”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枫洞晚霞

枫洞郊西俗少华,衣冠耕读可为家。

高枝接叶连村暗,小径通门绕树斜。

晚见林前凝彩日,时看天外散彤霞。

自今知是天孙巧,织就云机遍海涯。

这首诗是杜位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来到位于筠城西郊的枫洞村附近,只见艳丽的晚霞,照在村前那一大片枫树林上,十分耀眼壮观。此情此景,令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枫洞晚霞。

县城西郊枫洞连着许多小山丘,一片枫林,景色宜人,诗人认为“衣冠耕读可为家”,后来,这里成为南往北来移民的定居之所。

枫洞晚霞这首诗,可以说是《筠城旭日》的姊妹篇。诗的前四句描绘枫洞傍晚时分的景况,五六句描写枫洞晚霞美景,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想。夕阳西下,在筠城西郊枫洞村一带的原野上,耕作了一天的农夫,踏着夕阳的余晖,行进在村前那条枫树缠绕的归家小路上。艳丽的晚霞,像打翻了的颜料,洒向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

而夕阳却像喝醉了酒的诗人,投入枫林,晃啊晃的把那片枫林染得更加鲜红,闪烁着、滚动着,“时看天外散彤霞”,不时向天外散发出红彤彤的霞光,把整个枫洞的原野渲染得绚丽缤纷。

面对如此美景,怎不令诗人沉浸在遐想之中,发出“自今知是天孙巧,织就云机遍海涯”的溢美诗句了。

龙山胜概

南镇龙山绝俗埃,禅关远在白云隈。

菩提子落飘僧塔,鸡蔔香生拂石台。

四面好山多兀突,数株古柏亦崔嵬。

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

这首诗是作者来到南镇龙山所作。龙山,位于新州筠城南部,山势起伏、群峰高耸、蜿蜒相连,如龙之蟠,故名“龙山”。山上古木参天,树荫蔽日,繁花似锦,郁郁葱葱,有“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的美称。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龙山如诗如画的优美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充满热爱大自然之情。

杜位这首写景的七言诗,其特点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得超凡脱俗。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在龙山所见的几幅景观:远望山峰高耸的龙山,好似一条游龙腾飞在白云之中,而“禅关”也好像漂浮在白云深处弯弯曲曲的云山雾水之间;近看菩提子好像从天上飘落在“僧塔”上,即蔔(又称旗迦)树正盛开着白色的花朵,浓郁的香气拂晓在塔前的石台上;四周突兀的奇山与数株古柏相映成趣,更显得山高大不平。在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龙山、僧塔、蓝天、白云、菩提子、石台、花香,以及四周突兀的奇山和万古长青的松柏……如诗如画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优美壮丽的“龙山胜概”画图!正是杜位这句名诗“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才使得这首诗广为流传,成为“新昌八景”诗之一,足见其脍炙人口、魅力之所在。

天露仙源

天露东山仙迹传,白云深锁断尘烟。

桃花沿水千年落,药蔓粘云万古悬。

窈窕巧通三岛路,幽深别有一壶天。

其中想是无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

这首诗是作者登天露山所作。天露山又称水源山,位于新州城东南部,海拔1250米,山势巍峨雄伟,终年翠绿,云雾缭绕。山上怪石遍布,奇景众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