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1章 国恩寺说禅(2)(2/3)

有灯光的情况下仍然在那里看书,便说:“天色已晚,你怎么还在看书啊?看得见吗?”

尊者经他提醒,马上起了分别心来。

“哦,看不见了。”当下他就眼前一抹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像这种故事有很多:新罗国的元晓大师到中国来求法,走到中国的边远地方,傍晚时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荒郊野外也找不到一个借宿的地方。

几个人没办法就露地而宿,没有水,也没有吃的东西。晚上模模糊糊地到处找水喝,突然找到一个很小很小的坑,里边有一点水,他们就拼命地喝,喝了以后感觉甘甜舒服。

到第二天早上一看,那水是从棺材里面流出来的尸水。当下起了分别心,呕吐不止。

同一件事情,由于有分别和没有分别,截然是两种效果。

没有分别的那一刻,就是禅的境界、禅的受用,这种受用非常地明显。

和尚到寺院里挂单也是一样的。

挂单的和尚来了,把他送到一间房里去,住在那里挺安心的,美美地睡了一夜。

到第二天人家告诉他,这个房间昨天死了人,或者是病死的,或者是上吊死的。

他听到这话以后就不敢再住那间房了,他觉得有鬼。

鬼在哪里呢?鬼在心里,就是分别。这种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

所以说,分别执着害死人,它是世界上一切问题的总根源。要想成佛作祖,先要去掉这个东西。

所以说,禅是一种受用、是一种体验。

这种体验就是要远离分别,达到无分别。

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差别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这样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第三,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这是从禅的方面来讲,不是从禅的究竟来讲。当然究竟不离方便,方便不离究竟,二而一,一而二。

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方法,它最究竟的目标就是直指见性,不走弯路。

如何才是直指呢?就是要我们每个人自己是佛,要彻底地相信,不是半信半疑,而是一点怀疑都不要有。

然后,就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把佛的一切要求一步到位,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所谓“见性成佛”,就是一步到位——直指嘛。

这种方法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它是一种动态的方法,因人、因时、因地在起变化。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迦叶没有说话,只是笑一下。

禅传到中国后还有用拈花示众的方法吗?在禅宗的灯录、语录中,好像没看到有人在用这种方法。没有哪一位祖师拈起花来,你一笑——你哄堂大笑也没用,你不是见性。

所以,这种方法是活的,是动态的。

祖师他这么一做,一比划,你怎样能够知道他开了悟呢?这一定是要有那样的老师,再有那样的弟子才可以。

老师有见地,弟子有见地,彼此默契,心心相印,才能够达到这个效果。所以说,禅的方法是活的。

禅宗讲“不以死法与人”,就是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古代祖师在接引学人的时候用过很多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有一千七百则公案。

一千七百则公案是什么呢?初步总结一下,就是一千七百种方法。

我想那也只是见于语录记载的,还有那些不见语录记载的,恐怕一万七千种方法也不止。

禅的方法和手段是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运用,不断发展的。

一直到今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