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5章 良莠不齐(2)(3/4)

气,不骄不躁说道:“六祖识不识字,不是你说不识字就不识字,但六祖绝对不是冒充的。你若是愿意参见我师父,我可以先去通报。”

年轻和尚不屑地哼了一声。

法海来到方丈院,六祖正坐在树荫下的藤椅上与大师兄行思商量事情。

法海刚对师父耳语了几句,年轻僧人禅杖捣地的声音已笃笃地传来,震得院里的空气也抖了起来。

六祖与行思相视一笑,仿佛对这种行为司空见惯。

廊沿下,婴行正在火炉上烧水。壶中水咕咕翻滚,热气四溢。

行思指着水壶,别有意味地说:“煮茶之水,开到二分是为茶,开到十分则为汤。”

婴行问:“那怎么办?”

行思果断地说:“它热得过分了,你给它兜头浇一瓢凉水!”

六祖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他们说话时,年轻僧人早已走到跟前。见六祖等人对他视而不见,且言谈中有影射他的意思,他便重重将禅杖往地上捣了一下,想引起他们的注意。

许是禅杖的震动,一片因病变而枯黄的树叶飘落在地。

六祖捡起来,对着树叶感叹:“大好时光,你不好好生长,反而染病枯黄,可惜,可惜!”

法海看了那个和尚一眼,说:“谁叫他自己招惹虫害呢,活该!”

六祖一笑:“那么,法海你说,这一树的枝叶,有的欣欣向荣,有的枯黄萎缩,是向荣的好,还是枯萎的好?”

法海笑道:“当然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树叶好。”

六祖点点头说:“如是,如是,那就向荣去。”

六祖又问行思:“向荣的好,还是枯萎的好?”

这绝对不是多此一举的重复,而是另有禅机。

行思居然回答:“枯萎的好。”

六祖竟然还是点点头:“如是,如是,那就顺其自然枯黄去。”

再问婴行。

婴行聪明绝顶,自认为一定能答得更好,不假思索地说:“枯萎的让他枯萎,向荣的让他向荣。”

婴行自以为回答得多么圆满、多么潇洒!连那个高傲的年轻和尚,目光里都流露出敬佩的神采。

然而,六祖大师却将脑袋摇了摇,说道:“不是,不是。顺其自然,在大自然中参悟禅机,几乎是每一代祖师所倡导的。然而,禅,不是纯自然,禅者反对放任自流,更强调人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我们人,作为自然之子,弃恶扬善,改造自己,就是自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使之更加契合宇宙人生的规律,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禅者之所以是真正的智者,原因也就在于此!”

说着,六祖的目光像温暖的手指,爱抚着那个年轻和尚的面庞,他忽然对六祖的话有所领悟,但他放不下高傲的架子,勉强给六祖下跪,说道:“云游僧法达,前来拜山。”

他之所以说“拜山”而不说拜祖,说明他心里还是看不起六祖。他磕头时,前额并未触地。

婴行跳过来,指着他的脑门说:“你年纪轻轻,拜见长者倨傲无礼,就已是大错特错;而后又叩头不触地,更是错上加错。你心无敬意,还不如不行叩头之礼呢!”

法达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不以为然地说:“出家人四大皆空,何必拘泥形式?再说,我磕头不触地顶礼,就等于触地顶礼,你又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行思笑道:“你倒是有几分辩才。超越世间的一切形式,不为形式所困,这确实是禅。”

法达越发得意,斜了六祖一眼。谁知,婴行冷不防蹿了上来,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啪”!

法达大怒,吼道:“出家人,怎么这样无礼?竟然动手打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