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9章 苦乐年华(4)(3/4)

匠来动手解决。

油坊从夏初开工,榨过花生油榨菜油,榨过菜油榨桐油,榨过桐油接着又榨乌桕籽油……

当时,尤其是乌桕籽,全是从城里的土产公司运来的,属于代加工的公家货物,村里每年一般要顺水运来一二十木船的。当货物运到码头后,装乌桕籽的麻袋和预备盛乌桕油的铁桶,全部放在油坊的内外,堆成像几座小山一般。

狗仔五六岁时喜欢爬到油坊里的麻袋堆上去玩耍,对油坊里的情况很熟悉。

榨油乃是一种又热又脏又累的苦活计,通常从夏初榨到秋末,需要榨上大半年才能完工。

工作起来,榨油匠们只穿一条裤衩,女人们知道油匠有这种不文雅的习惯,自然不能轻易跑进厂里来。

当时,惠能不知道油匠有这种不文雅的习惯,出于好意,建议叫上水莲、李小兰前来炸鱼,刚到油坊,就看见挺尴尬的一幕。

而狗仔明明知道又不说出来,难怪当时他在偷笑。

油坊周围有几分地,是石伯家的自留地,用来栽种瓜菜。

石伯扫地,常把尘土和撒落的脏箍粉扫到铲里,倒进地里去充当肥料,因此,他的瓜菜就长得特别茂盛。

夏天和秋天,南瓜、冬瓜、苦瓜、丝瓜与扁豆的藤蔓爬在沟坎上、石墙上以及屋檐上,给油坊的边上像是围了一面绿篱或绿墙,并且各种颜色的花朵开得遍地都是,瓜果也挂得到处都是,让人分不清这里是一块菜园,还是一片花园。

嫩南瓜和冬瓜可以就地在河滩上切成瓜片,豇豆借用油坊里的蒸箍粉的锅灶,只需在开水里焯过一番,捞起来再把它扔在河边的鹅卵石上晒干。

等到当天下午或是第二天下午,就由石伯的媳妇李彩霞背着背篓走到河滩上来,收回家去存放好。

或是做成各种罐装菜,留到冬天以便要么自家食用,要么就趁拿到圩市卖了换钱花。

老南瓜挑回去存放在屋阵上,等到青黄不接的岁月,用它来充饥。

狗仔、丁一广他们经常到河边来,秋天南瓜长得如斗笠般大小,他们回家乐意顺便给石伯扛上一个大南瓜送回去。

当扛上南瓜游过河时,狗仔喜欢把南瓜骑在胯下,用它当成皮球游过河。

狗仔的爷爷石南山与石伯是同堂兄弟,狗仔的父亲石雄威、母亲王彩玲养有一大帮孩子,狗仔排行老九。

有一年,狗仔家人口多,日子很难熬下去,全靠石伯送给狗仔家里两挑老南瓜去吃,才让狗仔家里人度过了饥荒岁月。

……

当时,石伯驱走地们去拾柴禾后,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穿上衫裤,走出来把孩子们从河里捡来的鱼,拿到屋后的水沟上来剖开肚,去除粪便再洗干净。

他剖好鱼刷好锅,几个孩子已从河边把柴禾捡来了。

石伯架好锅倒上半锅花生油,等到油煎熟了再把所有的鱼放入锅内,然后只管让孩子们守着慢慢炸,他老人家接着去干活。

锅里吱吱作响,火炉旁弥漫着鱼油的浓香。小孩子们守在锅边不停咂摸着嘴唇,馋得差点就把涎水和鼻涕掉进锅里。

过后狗仔眼看锅里的鱼快炸好了,有意想把四人支开就说:“可能柴火不够,你们要再去捡些柴火来。”

他们狡猾不过狗仔,重新去河边捡柴禾回来,发现狗仔已将锅里的一条大鱼偷吃了。

李治文看见狗仔吃鱼,感觉吃亏就骂着:“死狗仔,吃独食你想死!”

“我先尝尝,看够不够味。”狗仔争辩说。

李治文急忙伸手去,准备抓惠能捡到的那条最大的鱼。

“那条给我留着给石伯。”惠能阻拦他说。

“大伯爷,快来吃炸鱼了。”狗仔对石伯喊过后,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