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7章 童稚见仁心(2/4)

欲,九是嗔恚,十是邪见。”

对小惠能如江水般滔滔而出的背诵,老人吃惊得两只浑黄的眼睛瞪得如铜铃一样大:“啊,你的记性竟如此的好。”

小惠能:“对娘亲的教导,我都记在心里的。”

老人再问:“与十恶相对的是什么呢?”

小惠能答道:“十善。不犯十恶,就是十善。”

老人:“你娘亲经常背诵佛经吗?”

“唔,她常常拿着经书在背诵,还教我识字。”小惠能点了点头,“啊,天色晚了,我们还是快点回家去吧。”

小惠能领着老人回到家门前,张开小嘴,高声叫道:“阿娘,来客人了!”那清脆稚嫩的童音,像在黄昏的山谷中啼鸣的黄莺。

片刻,一位中年妇人从屋里走了出来。

老先生放眼望去:这妇人身穿一件深蓝色上衣,布料粗糙,显然是穿着多年,有点褪色。

她没有穿鞋袜,宽大的双脚并不像富家小姐那样裹足缠布,而是沾满了泥巴。她就是小惠能的娘亲李氏。

李氏从田里回来,刚放下锄头,听闻小惠能的叫声后,匆匆走出屋来,与老先生打过照面后,便将身子弓弯,施礼道:“您老远道而来,辛苦了。”

老先生摆摆手:“敝人如闲云野鹤,东西漂泊,并无辛苦可言。”

“老先生,如果不嫌寒舍简陋,请到里面喝茶。”李氏盛情邀请。

老先生进至屋内,刚坐到松木板凳上,李氏就递上新沏的山茶。

老先生呷了一口,觉得香醇甘洌,叫了一声:“好茶!”奔走了一整天的老先生敞怀畅饮起来。

李氏见这老先生气度不凡,便问:“先生从何而来,欲往何处?”

老人拈着长髯,唏嘘叹息:“在这山野之地,我也不怕将一切直白明言。老朽本是当朝国师……”

原来,这位老先生姓李,名淳风,是大唐著名国师。

大唐国师李淳风,又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岐州雍人,唐初曾任太史令,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他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

李淳风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李播“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

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

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唐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

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二十多岁,这自然引起人们注意,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

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李淳风因聪明绝顶、才智盖世而招来奸臣妒忌陷害,被逐出朝廷。

李淳风在一个月朗风清之夜夜观天象,忽然发现一道白色祥光从岭南方向直冲环宇,熠熠生辉,久久不散。

他既兴奋又困惑:因为,这一瑞象,是一种千载不遇,万年难逢的大吉祥预兆,预示着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即将坐胎临世。

李淳风再夜观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