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21章 觉悟成佛(上)(2/2)

造成的,至于此心主宰的根本为何?毕竟仍无所知。

因此,悉达多又到了阿罗暹仙人处,学习“非想非非想定”。所谓“非想”,乃非一般普通心理活动的思维妄想。所谓“非非想”,就是做到虽无普通的妄想思维,但还能了然于一切。

许多人认为禅定功夫,到此地步,已属高不可攀,其实,正是落在微细烦恼的见思惑中。

悉达多提出:“非想非非想定处,是有我耶?是无我耶?若说无我,不应说非想非非想;若言有我,便非解脱。因为众生正因为有我,方生诸苦。非想非非想定中,虽然可以使粗的妄想烦恼暂停,但微细的烦恼,依旧存在。若不能舍除我相与我想,何以能达到真正的解脱?”

因此,悉达多又舍此而去。

在悉达多入山修行的日子中,他已遍访著名道者,但因没有真正明师,所以毫无收获。

当时各种修道方法,无论如何难行苦行,他都已经一一修习做到,而且极为精通。

在这期间,他的父王曾经打听到他的行踪,派遣王师大臣前来劝说,仍然不为所动,只好留下大臣等的公子憍陈如等五人,追侍太子修行,慎加保护,这就是后来释迦牟尼弟子中著名的先期五大弟子,其中以憍陈如为首座。

同时,悉达多因历访诸师,始终不得究竟解脱之道,便暂行栖止在槃荼婆山中,常入王舍城乞食度日。但城主频婆娑罗王很快地就知道了他的行踪,亲来劝请还俗,甚至愿以王位相让,可是悉达多也婉辞谢绝了。

频婆娑罗王最后只好与悉达多约定:“若成道时,愿先见度。”所以,后来悉达多成道,就常常住在王舍城,弘宣他的佛法。

这日,悉达多到了尼连禅河附近,迦耶山(即象头山)的南端,邻近雪山,聚落在苦行林中,静坐思维,修习苦行,或日食一麻,或日食一米,或复二日食一麻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由于他趺坐苦修,不经行散步,目不瞬睛,心无恐怖,变得形销骨立,须发卷乱犹如蓬蒿,被喜鹊错认作草丛,就此在他头上做起窠来;

地上芦苇,盘绕过膝。此时的悉达多,非常孱弱,俨然如衰朽垂死的人。他长时间地修此种难行的苦行,后来忽然想到这和一般认为苦行修身就是真道的作风,又有什么差别?所以他又舍此而去,独自南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