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5章 佛门圣地(2/3)

直插云霄的大山叫什么山?”

老汉打量着道信,说:“这座山叫破头山。”

道信一听,即说:“破头山,这个名字不好。这东西二峰秀出群峦,应该叫双峰山。”

“谢谢大师赐名。”老汉双手合十,深深鞠了一躬。原来,他是山里的栽松道人,这漫山遍野的松树,都是他几十年的杰作。

老汉看到道信身披大红袈裟,显得十分庄严神圣,心中好生羡慕,突发奇想,趋步上前,“大师,你一定是位得道高僧,我要拜你为师。”

道信见他须发皆白,问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

老汉笑着说:“五十有九,还小呢。”

道信也笑了,说:“是不算太老。不过,给我当徒弟嘛,还是太晚了一些。你若是投胎再来还差不多。”

谁知这道信,说话一出,真个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老汉听后,便向山外走去。

离开几步之后,老汉竟意味深长地回眸一笑。

不久,一位居士将双峰山下的一块山场捐献出来,供道信开办道场。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道信声名远播,四方禅僧慕名而来。渐渐地,这里云集了五百多位参禅的僧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最早禅僧僧团,开辟了禅宗道场脱离律宗寺庙而独立的先河。

四祖道信启建丛林、组建禅僧教团的创举,对后世禅宗的发展,对禅宗农禅并重的宗风养成,影响颇为深远。

……

一个风和日丽的夏天,道信在回山的路上,遇到了一群正在玩耍的小孩。其中有一个骨相奇秀的小男孩,道神好生奇怪,忍不住打量了他一眼。

那孩子似乎早就知道道信在打量他,便停止玩耍,回眸一笑……

啊!他这回眸一笑,犹如从遥远的宇宙深处奔来,恰似一道照彻灵魂的闪电;又像大海沐浴出的霞光灿烂明丽,世界因了他而纯净……

天哪,这眼神、这神态,竟然似曾相识!可是,他仅仅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呀!

道信弯下腰,抚摸着他的头,问:“小孩,你是哪位居士家的孩子?我看着你很眼熟,一定与你的父亲相识。你姓什么?”

小男孩一歪头,奇人奇语:“要问我的姓,可不一般呢!”

道信好奇地追问:“是什么姓?”

小男孩道:“是佛性。”

“什么?佛性?”道信不由一惊。

这时,与小孩一同玩耍的那几个小孩,七嘴八舌地说:“他没有姓,是无姓儿。”

道信就问他:“你真的没有姓?人人都有,你为什么没有姓?”

“性(姓)空,所以没有姓。”小男孩说完,对着道信又是那么灿若朝霞、亮似闪电的一笑。

人人都有佛性,自性空寂,这些深奥的佛学道理,竟然能从一个稚童口中说出来,道信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要知道,他为了找到一个大法器的接班人,已经寻觅了许多年。

道信对那男孩说:“贫道收你为徒,好不好?”

男孩说:“这得去问他的娘亲。”

道信摸着男孩那圆圆的头,微笑着说:“那你就带我去见你娘亲吧。”

“好。”男孩高兴地说,带着道信来到村边一间茅屋里。

一般来说,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作为母亲,又怎会舍得让自己的儿子离她而去呢?

岂料,这孩子的母亲,冥冥中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驱使,竟爽快地答应了。

她对道信说:“他在我的翼下长大,只能成为农夫樵人。既是大师之请,当应有鲲鹏之势。况且,他本来就是一个莫名其妙而来的孩子,大师,你就带他走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