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5章 诚心动天地(下)(2/3)

有点放不下阿兰妹,但飞儿更放不下阿娘您啊!阿娘独自一人在家,饮食起居,无人照料。我……”

“飞儿,这一点你别担心,我会尽全力照顾你娘的。至于阿兰她……”王榕根“唉”地叹了一声,不停地摇着头,无何奈何地,“你……你还是先放心去求佛法吧。”

“那……就多谢舅父了。”张少飞说完,跪在地上向舅父叩了三个响头。

次日,张少飞来到禅慧寺,将前后情况向慧明禅师讲了。

慧明禅师听得目瞪口呆,在惊愕之余,沉缓的声音有若洪钟:“啊,这是天意,这是天意呀!”于是,走进方丈室取出一百两银子来,送给他。

张少飞望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摆手不收:“我怎能收下佛门的钱呢?”

慧明禅师正色地说:“你到湖北黄梅东禅寺,以后,你也是我们佛门中人了。何必再分彼此呢?这些银两是一位名叫张道诚的施主知道你要离家北上参谒五祖,叫我转给你的。”

张少飞连忙说:“张掌柜在广州已给了我十两银子。这些银有劳大师转回给他吧。”

慧明禅师认真地说:“这些银两,并不是给你使用的。”

张少飞:“那么,是给谁用的呢?”

慧明禅师深情地:“你们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你离家远去,你娘亲已年老了,你拿这些银两给她留着,以备困难之需。”张少飞还要推辞,慧明禅师显得不高兴,“这不仅是老衲的意思,也是我们禅慧寺所有僧人的心意。如果你再推却,就是看不起我们了。”

“这……”听慧明禅师这样讲,张少飞没有再拒绝的理由了,只好把银子收下,带回家去给娘亲。

临别前夜,母子两人,一夜未眠,剪烛长谈,一直到雄鸡报晓。

王榕根也依时赶来了。

“看来巨石有灵,我们不妨到巨石前给飞儿送行吧。”王少香提议道。

王榕根点着头:“这正合我的心意。一来我们替他送行,二来酬谢苍天。”

于是,王少香、王榕根与张少飞在太石村头的巨石前边装了三炷香,叩拜以后,张少飞挥手与母亲依依惜别。

这块巨石,后人称它为“别母石”,它经历了千年风雨雷暴,至今仍屹立在太石村村头,这属另一个话题了。

出了村口不远,刚转过山坡,见到一位大师带着几十位和尚列队于山路两旁。

这时慧明禅师带着全寺和尚,要送张少飞一程。

慧明禅师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张少飞,道;“这是我给东禅寺的五祖师父的推荐信。”

张少飞感激地接过了书信:“师父,你考虑得真是周到。”

目送着张少飞的身影渐远,没入了茂密的树丛中,慧明禅师感慨地说:“我们佛家禅宗,又有接灯传承之人了。”

张少飞出家,一非生活所迫,二非被仇人追杀,三非为情所伤而看破红尘。他的远大理想是:求见佛祖,探求《金刚经》的真谛。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换一个角度来看,张少飞投身空门起点层次之高,实非世间俗人可比,这也决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也非世间俗人可比了。

风萧萧,野茫茫。

一条曲曲弯弯的羊肠小路通往远方的莽莽群山,一只孤雁在空旷寥廓的天宇里翔行。

张少飞穿着黑色粗布衣,背着行囊,蹬着草鞋,踏上了这隐伏着艰难险恶的万里征途……

张少飞接过慧明禅师的书信,与众僧分别后,行至洞口崖楼山前,在即将离开邱县境内的一刻,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脚步,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

原来,他的心一直放不下卢惠兰,想去跟她告别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