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8章 老翁赠银(2/3)

挠着头皮:“后生仔,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

张少飞兴奋地说:“十多年前,您给我和我娘领过路。先到的是当铺,后来又去了药铺。”

长者一拍脑袋,说道:“对!我想起来了!你爹爹姓张……”

掌柜调侃说:“不光他爹姓张,他也姓张。”

“张大爷,谢谢您。这些年来,我和我娘经常念叨您,我娘说您是个大好人、大善人。”

长者说:“老夫张道诚。张老弟,你们后来怎么从邱县到了西海?”

于是,张少飞将过去的事情告诉了张道诚。

张道诚说:“落叶归根,人之常理。飞娃子,我这次从黄梅回来,顺便来西海捎回一些货物。我已经雇好了运货的船。明天上全了货物,就要回邱县了。你若是办完了事,就坐我的船吧。”张少飞感动得不知道说啥是好。

张道诚笑道:“这只不过是顺便做功德啊!”

这时,张少飞才想起买灵芝的事。从袋里拿出太医开的那张处方,递给掌柜。

掌柜接过药方一看,有点为难地对张少飞说:“按这处方来执,恐怕你钱不够呀。”

张少飞不由得心头一震,忙问:“掌柜,那要多少银?”

“我按进货价算,也要三十两银啊。”掌柜实话实说。

“好彩,这钱刚够。幸亏没搭船,要不,就……”张少飞不好意思地说。

张道诚惊讶地问:“你走路到西海的。”

“嗯。”张少飞点了点头。

掌柜半信半疑地看着张少飞,又问:“即使这样,你也节省不了这么多钱呀?”

张少飞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我揭榜除‘水怪’的赏银。”

掌柜和张道诚几乎同时地问:“揭榜除‘水怪’?”

于是,张少飞把他揭榜除‘水怪’的经过向他们俩人说了一遍。掌柜听后,感动地说:“今晚我招待你在我这里的客房住宿,明天好与张大爷同返邱县。

张道诚向着掌柜,“这样吧,待会你就按这方子执,不够部分由老夫出便是。”

掌柜敬佩地说:“张大爷真是个大好人、大善人。”

张道诚大度地说:“顺便做功德而已。”

“闻经悟道”,此乃本章的核心精髓,尤其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对改变张少飞的一生,影响重大。

张少张立刻顿悟,说出他的见解——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就是告诉人们一个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为第一等是没有文字的。

如何修?让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随时随地无所住,随时生清净心,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用“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来阐述其意,那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

也可以用《菜根谭》里面的两句话来描述:“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任何人能经常保持这样的心境来处世接物的话,他的身心是多么的清净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多有意境。

人本来就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哪来的烦恼?为的是雪吗?然而,雪融而无痕,雪在哪儿?

难道为的是风?

可是风吹而无影,风在何处?人却偏偏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真是可悲可笑。

在佛教的众多典籍中,《金刚经》的知名度很高,它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是佛法的精髓。

佛教中常常流传这样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