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5章 神童(下)(2/3)

爬上了屋梁。

小少飞想:此人必是窃贼无疑。

于是,起来开门想唤人抓贼。

但转念一想:就算这次抓到了贼,难保他以后不再做贼,还是点化教育一下他为好。

小少飞走出寝室,到父母亲的住房拍门叫他们到大厅集中。

这时,已是二更时分,张锦钊夫妇都熟睡了,听到小少飞的敲门声,被惊醒了,于是急急忙忙赶到厅里问:“阿飞!有什么要紧事?半夜三更叫门出来。”

小少飞仰起头,望着屋梁长叹了一声,说:“我想起了做人处事的准则,以致夜不能眠,因此叫阿爸、阿妈出来,当面赠言,望切记!”

王少香听了小少飞的话后,觉得没什么要紧事,松了一口气,忍不住说:“你有什么话可不可以等到明天再讲,何必非要半夜三更叫门让我们出来。”

张锦钊见没什么大事,巴不得早些回房睡觉。

小少飞也不拖延,高声说:“我虽年纪不大,但略知做人处世之道,我爸妈没有什么家产带给我,只希望我以及后代子孙勤奋读书,正经做人,日后好找到一份正当职业,最要紧的是不要做鼠摸狗盗之事,学人做梁上君子,以招致万代受辱。”

在屋梁上蹲着的窃贼心知肚明,他听完小少飞的一番话后,羞愧满面,悄悄地离开了小少飞的家。

回家后,立刻修了一封书信送到张锦钊家,书中写了一首诗:

金石玉言贯耳中,

胜过将我来绑送。

梁上君子不再做,

正经做人应遵从。

不久,这件事被小少飞的家人传了出去,于是,当地人都把专干鼠摸狗盗的人称为“梁上君子”。

……

这天,小少飞信步在乡间小道,不知不觉中,来到太镇村与水东村交界处那条小河桥边。

桥头旁边有一座凉亭,张少飞站在亭上放眼远望,但见金秋季节,广袤的田野稻谷一遍金黄,秋风吹拂,翻起层层金色的波浪;稻田间农民挥镰收割;远处传来几声欢笑、几声雁叫,古意新韵,一派秋收繁忙景象,令张少飞心情舒畅,陶醉满怀。

张少飞信步于小河两岸田野间,悠然自得欣赏田野风光,被一河两岸的热闹场面所吸引。

凉亭设置年代悠久,亭内有历代文人墨客题留之楹联碑刻甚多,乃文人墨客郊游必去之处。

凉亭四周水稻广袤十余里,俗呼“眼穴洞”,是太镇主要农作区,南面通往龙凤学校、水东村大山,为重要牧场。

在水东村有一户人家,先生姓苏,名志浩,去年底娶叶小兰为妻。

叶小兰为人贤慧,对家公、家婆尤其百依百顺。可叶小兰的家婆对她却百般刁难。

这天上午,苏志浩一家正在田里忙着收割稻谷。

苏志浩他娘亲割完一块田后,站起来身来,抬头看了看头顶上的蓝天,对媳妇说:“家嫂,时候不早了,你回去做饭吧。”

叶小兰听到家婆叫她回去做饭,本能地“哦”了一声。因为她自去年底嫁到苏家后,还未下厨做过饭,不知煮多少米为好。

家婆见媳妇这副惘然的样子,有意刁难她说:“你现在就回去煮饭,到时把饭送过来。”

叶小兰问:“阿妈,煮多少米?”

家婆说:“一升半,二升半,三个半升四升满。”

“阿妈,那煮什么菜?”叶小兰又问。

家婆瞪了她一眼,阴沉着脸:“无苗萝卜蒸通心竹;过山叫炒皱面母。”

最后,她家婆又说:“午饭挑经闹人堂门口过,在浪伞地用餐。”说完便到另一块田去收割了。

这一下,可难住了叶小兰。

因为如果解不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