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98、马其顿方阵(3/4)

,就算拿得动,也很难配合战阵推进发起连续的冲锋砍杀。

对于人口基数很庞大的国家,组织几个正规军团并不难,至于战斗力就要看训练水平以及后勤保障如何了。但是这一点在希顿半岛却很难做到,希顿半岛各城邦之间的冲突战争,除了城邦公民自带武器出征之外,还有很多四处流浪打仗的雇佣兵,其中大部分人就是普通的农夫,虽然身强力壮却并非武士。

所以希顿各城邦之间战争场面有点乱糟糟的,只有基巴达那样变态到完全以军事段组建的城邦,才能组建起强大的正规军阵。基巴达城邦的正式公民中,凡是成年男子一律都是武士,如果没有唤醒血脉的力量,则在二十岁以前就被残酷的训练淘汰了。

基巴达武士可以组织起战斗力很强的战阵,但其它城邦却很难效仿。基巴达武士的盾牌非常的沉重,需要用皮带绑在左臂上才能端平,佩的梭枪既可近战也可投掷。其它邦国中普通的战士根本达不到这种要求,因此在与基巴达武士的正面对抗中总是处于下风。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随着马其顿扩张势力范围、人口增长,有更多的人可以尝试修炼武技,幸运者将唤醒血脉的力量成为武士,再按天枢大陆传统的方式组建军团艹演训练,那也不知道要等到多久之后了,而且困难重重。

亚历山大则在梅丹佐的启发下创造了一种新型布兵战阵,强调是阵形和配合。改变的首先是主战武器,不再是传统的投掷梭枪也不是战斧刀盾,而是一杆长达二十尺的长枪。

梅丹佐也是一位武技大师,他告诉亚历山大,对于普通战士而言,学会使用刀剑战斧所花的时间很长,但经过简单的训练,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最基础的长枪刺杀技法。而且打造其它的武器成本相对昂贵,大规模装备极耗财力,木杆长枪相对而言是最便宜的。

而亚历山大则把这种思路发挥到极致,设计出的长枪立起来足有三人多高。这么长的枪杆是很难艹纵的,要想在乱军之中舞动自如,除非是力大惊人的武士。但亚历山大并不要求战士有这个能耐,而是用密集队形列阵向前刺杀,战斗中使用的技法相对简单的多,更重要的是整理配合的力量,紧密的队形在推进时不能乱。

梅丹佐帮亚历山大制作了一支长枪,大约二十尺长,列队时枪尖指天,枪托拄在地上,持的位置恰好也是战斗时把握的位置。这样的长枪要尽量做的不至于过于沉重,但要有很好的韧姓,枪托上也要配重,使重心就在握的位置之间,以便在平刺时更容易保持平衡。

行军时可以把长枪靠在肩上朝天斜指,接近敌人时,第一排战士将长枪放平,第二排与第三排战士将长枪朝前方斜指,后面的队列保持等距跟上。这样紧密的长枪战阵,从正面看过去就像一只无处下口刺猬。就算是强有力的武士面对这个阵势,也发挥不出个人战斗力的优势。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组建军阵,同时解决了三个最头痛的问题:一是兵源,除了武士之外,身强力壮的普通人也可以编入战阵队列,极大的扩充正规军团的规模。二是财政,它的装备相对其它武器而言并不昂贵,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打造。三是兵种的有效利用,希顿半岛难以打造成规模的战车兵,这种战阵充分利用了步兵的优势。

梅丹佐为何要把枪杆造那么长?它从士兵身前刺出的距离,恰好超过了一辆战车的长度。

亚历山大略显得意的介绍完之后,亚里士多德皱眉问道:“嗯,你这么组建战阵,确实解决了马其顿王国最大的难题。但是这样的战阵,最大的问题又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