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章 人力有时尽,天意命难为!(第二更)(2/3)

子留给天下民众的,对战乱之中的民众而言,大同的确是个令人遐想联翩的盛况。”

“诸子超越时代,提出了跨时代的大同。”

“但吾等便不能继续超越?”

“诸子身前所求,不过是天下一统,而今我等却已然站在了诸子目光所及之终点,但诸子目光所及之终点,对吾等而言,只是一个起点,何以用数百年前的期许,束缚自己的思想,束缚天下人的所求?”

“天下从乱到治,仅为万民皆有所养?”

“若是如此。”

“这代价未免过于沉重了!”

“你们认为大同很难实现,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若是说全部实现,确实是不太现实,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几点,其实很长时间都做不到。”

“但后续‘讲信修睦......故外户而不闭’这些,诸位若是细想,或许会在秦律中一一找到对应,等到秦律深入人心,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化,万民皆有所养,天下讲信修睦,其实未必不能实现。”

“相比天下为公,民众更在意吃穿。”

“但这些便足够了?”

秦落衡摇头。

沉声道:

“不够!”

“远远不够!”

“诸子身处的时代是乱世,当时正值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在那段时间里,铁器牛耕开始推广,社会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乱世尚且有这么大进步,何况是治世?若是天下真的实现大治,便会开始进入一成不变?甚至停步不前?”

“不会!”

“天下还会继续进步。”

“到那时民众也将不仅仅只求温饱。”

“还会有更多的追求。”

“我知道很多人都认可,民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但若是真的实现了天下大治,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能不能让民众脱离追求温饱,继而去追求更多更美好的生活?以此作为民众辛勤劳作的推动力?”

“诸位可曾畅想过天下未来的盛景?”

“十年后、百年后、千年后,甚至是万年之后?”

“那时天下又当如何?”

“若是仅局限一个‘万民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我等的目光岂非太过于狭隘,太过于浅薄,太过于短视了?”

“这次盛会探讨的是天下治理之道。”

“若是光论治理之道,岂非太过乏味,未来世界如何,我等的确如数百年前的诸子一般,难以用自己的目光企及,更谈不上为未来社会提出治理之策,但汝等皆为饱学之士,难道就不能交流一下脑海中对未来的盛景?”

“这岂不比争执诘难来的畅快?”

众人默然。

他们正坐在席上。

目光十分复杂的看着秦落衡。

心绪可谓五味杂陈。

他们已高看了秦落衡不少,直到听到这番话语,也不由暗自叹服,他们还是小看了秦落衡,其目光之高远,眼界之宽广,胸襟之豪迈,早已超迈古今,就算是诸子先贤少有能及。

他们在盯着个人得失、盯着家族私利、盯着国仇家恨时,秦落衡却已经放眼于天下大治之后,放眼于浩瀚的历史长河,更放眼于华夏的未来。

此等超迈古今的目光。

他们如何能及?

他们汗颜不止的同样,也对秦落衡彻底服气。

而且是心悦诚服。

场内寂寥无声的时候,外面有人发问道:“敢问秦博士,你何以认为天下能很快达到大同,据我所知,天下食不果腹者大有人在,天下农田大多已被分割殆尽,短时也很难有大量农田出现,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