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7章 见微知著史可法(2/3)

仰视:

“外臣只是听史可法这么说的……但外臣以为,这多半是史可法虚张声势。他这人空有愚忠,遇到国难当头,自己想以身殉国,就造谣稳住人心,想骗得大伙儿一起陪他殉国……”

“哈哈哈哈……”张存仁不由大笑起来,“你们倒是有脸,还敢耻笑史可法空有愚忠!你们只管把原话原原本本说清楚,史可法是不是在骗人,本官自会上奏豫亲王,由王爷裁决!”

一边说,张存仁内心对这些心眼子多、随便乱猜疑的文人的鄙夷,也是愈发深厚了一层。相比之下,他内心对史可法倒是肃然起敬起来。

不管史可法能不能打,守南京守江防做得如何,但凭他真肯杀身殉国,甚至还有可能骗同僚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一起殉国,这个气节就值得他张存仁钦佩。

只能说有气节的人,哪怕是敌人也会尊敬他吧。而对于软骨头叛徒,哪怕是投到自己一方的,也会让人自然而然心生鄙夷。

张存仁问清楚情况后,觉得军情紧急,就立刻让人喊醒了多铎,当面转述汇报。

多铎还有些起床气,但听说明军援军可能很快会到、朱树人此前有在湖广虚张声势假装重兵主力在对付阿济格、实则已经悄悄来援,他也不由紧张了起来。

一想到此前渡江的种种顺利,都有可能是敌人做的局,多铎下意识有些紧张,但随后又傲然起来。

就算对方是故意放他过江,他也不怕!

不过,南京城要是很快会被救援,确实不得不防,攻城也必须加急了。

他不顾刚起床有点低血压,连忙召集了主要将领,紧急商讨应对之策。

张存仁和完颜叶臣合计之后,也觉得确实需要加速对南京的攻打,同时也必须为可能出现的变故留点后手。

“王爷,不如今明两日,就不计代价勐烈攻城吧!不能光靠抓来的壮丁民夫填河了,那样太慢。让一支在两淮投降我们的明军降卒,带着这些壮丁,混编在一起填河。哪个壮丁敢退却怠慢,立刻让混杂在填河队中的明军士卒当场斩杀以立威!

我军的红夷大炮,也不能再分散轰击数个点了,不如就挑一个点,集中起来所有大炮对着一处轰!也别想着分散明军防守兵力了,就明告诉他们我们会轰哪个点,大不了让史可法把所有预备队都调上来,在这一个点跟我大清精锐换命!死磕也要冲进城去!”

清军此前第一天的炮击准备和工事破坏,还是不够集中的,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明军虚实、看出哪边更容易攻破。

另一方面,也是知道明军守城部队人数不少,而南京城池又大,如果四面都施压,明军就不好集中兵力。就算有好几万人甚至十万人,要是撒胡椒面一样在南京城墙上,就容易让清军找到薄弱空虚的位置,一举破城。

但要是所有红夷大炮集中到一起,这就摆明了告诉明军自己主攻方向了。好处是再坚固的城墙,若是被几十门红夷大炮不计损失盯着一个点轰,还是可能比较快炸开的。坏处是漫长的南京城墙、再也起不到分散防守兵力的效果了。

要知道,城池的城墙高度、厚度这些指标,对于守城战是利好因素,

但城墙的长度、城池的面积,却是一个利空因素,

墙越长城越大,越是难守,每个点站几个人就要占用好多万兵力。

而明南京城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城墙,内城墙就有七十里周长,外城墙更是有一百二十里长。原本史可法留在城墙上的士兵,是比较稀疏的,也不敢集中。

现在多铎改成孤注一掷,等于是帮史可法做出了筛选,对清军其实很不利。但为了抢时间,清军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承受这种不利。

多铎思忖再三,艰难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