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一回 闻风知水信(1/4)

她不问袁老道就已经猜出了,那个以化缘为名前往坊间,又借机给裴寂开方子的和尚,是普光寺首座如七。

然而如七能够医治裴寂,想来最近术业又有所精进,甚至有超过秦英的趋势了。

这辈子秦英能够行针诊脉,八成来源于上辈子的积淀。

如七则是不同的。他前两年跟着禅医道宣师,系统学习着医方明,基础打得比较牢固。

秦英上辈子之时做了小十年的医待诏,掌握着大量经验,所以目前能压住如七的风头,但是到了后期,便凸显出自己的不足。

毕竟她是野路子出身,等如七也看过足够多的患者,他们的差距便开始逐渐缩小了。

袁老道嘟嘟囔囔地描述着如七的相貌,定睛一看发现秦英压根儿没有认真在听,当即不悦地在秦英脑门上敲了一记爆栗。

秦英捂着自己的额头唉唉地叫唤道:“师傅别打别打。我认识那个僧人的。”之后就把自己曾找如七的事情告诉了袁老道。

对方闻言,强烈地表示不信:“你这种市侩小气的人,竟然会和那种温润如玉、清雅脱俗的人相熟识。”

秦英不敢去反驳,哼哼两声做了小伏低,便坐下旁观袁老道画的家宅风水图,并且识情识趣地岔开了话头。

她没有跟着阿姊或者师傅宁封子,学过风水堪舆之类,于是看到袁老道随手弄出来的东西,生出了十足十的好奇心。

两者逮着机会聊了下肤浅的风水之象,秦英便敛了衣袍去看望裴寂。

轻车熟路地走近厢房,缓缓拉开那道纸门,秦英换好了鞋履,努力压低足音。

这是一个奇男子的故事。

打个比方说,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像夜空中随风飘动的云朵般的男子。在昏暗中飘动的云朵,看不出它在一瞬之间形状有何改变,但若一直注视着它,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形状改变了。本是同一片云,形状却无从把握。

就是这样一个男子的故事。

他的姓名为晴明,是一位阴阳师,生于延喜二十一年,应在醍醐天皇之世。但这个人物的生辰死忌,却与本故事没有直接关系。也许不弄清这类数字,反倒能增添故事的妙趣。

不必在意这些问题吧。那不妨信笔写来好了。这种写法说不定正适合晴明这个人物。

平安时代仍然是民智未开的时代,有好几成人仍对妖魔鬼怪的存在深信不疑。在这样的时代,人也好鬼怪也好,都屏息共居于京城的暗处,甚至在同一屋檐下。妖魔鬼怪并没有藏身于边远的深山老林。

阴阳师,说白了,叫占卜师也不妨。称为幻术师、神汉似乎也可以,但都不够准确。

阴阳师观星相、人相。既测方位,也占卜。既能念咒,也使用幻术。

他们拥有呼唤鬼怪的技术,那种力量肉眼无法看见,与命运、灵魂、鬼怪之类的东西进行沟通也不难。朝中甚至也设有此种职位,朝廷设有阴阳寮。

晴明被朝廷授予“从四位下”的官阶。一位是太政大臣。二位是左、右大臣和内大臣。三位是大纳言、中纳言。朝中议事,晴明有相当的发言权。

在今昔物语集里面,记载着这位晴明的好几件趣事。

据书上说,晴明自幼师从阴阳师贺茂忠行修行。自那时起,晴明便显示了某些阴阳师独具的特殊才能,可归入天才之列。

今昔物语集记载,晴明年纪尚小,某个夜晚随师父忠行外出,到下京一带。

下京位于京城南面。从大内穿过朱雀门,沿朱雀大路走到尽头,差不多在京城南端的罗城门附近。大内到罗城门之间约八里有余。

晴明一行乘车外出。

今昔物语集没有载明是何种车。应该是牛车吧。何故连夜前往下京,书中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