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36章 又回关外(4/5)

站。

雨已经停了,两人下车,赵传薪伸了个懒腰说:“咱们找地儿去吃口热乎的饭菜。”

巴雅尔孛额没有赵传薪那么高的心理素质,当看见车站外站岗的兵丁后,身体就有些僵硬。

毕竟赵传薪曾经在列车上大开杀戒,他担心会被通缉。

他不知道的是,赵传薪的海捕文书一直存在,只是哪怕赏金如山,也没人敢抓他。

赵传薪不以为然道:“做贼心虚只会让你显得可疑。”

巴雅尔孛额见赵传薪双手插兜,趾高气昂,用鼻孔对着站岗的兵丁,不由得啧啧称奇。

这人的心态叫人高山仰止。

果然,那两个兵丁看赵传薪不敢多瞅,因为担心这是什么不能得罪的大人物。反而是多瞧了巴雅尔孛额两眼。

最终两人安然出了车站。

赵传薪带着巴雅尔孛额在街头漫无目的的逛着,毛皮、纺织、油坊、烧锅、玉器、制鞋、小菜业等等铺子作坊应有尽有。

锦州府占据地缘优势,处于地利咽喉要害,曾一度繁华。

赵传薪在雨后的街道上行走,发现道路丝毫没有泥泞,平整的很。

锦州府有传统四大行业——钱庄、粮栈、典当、烧锅。

钱庄尤其多,走不多远就有一家。

什么富裕和、锦泰隆、德胜和……

看的赵传薪手痒痒。

当然也仅仅是痒痒一下,不会真的动手。

这些钱庄,有的是独资,有的是合资,每家的开办资本都很小,少的仅有八九千块,多的也不过一两万小洋。

赵传薪就算提了一条街的款,或许还没有一家洋人银行拿的多。

况且这多半是国人的钱庄。

除此外,辽河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产粮区,所以粮栈多。

俗话说:拉不败的三座塔,填不满的锦州城,说的就是锦州城是粮食的重要中转站,无论载来多少粮食都不够用。

粮食多,便滋生了烧锅行业,即烧酒。

赵传薪以前在鹿岗镇就听说过锦州府的“兴济涌”、“益隆泉”和“同盛金”三家烧酒。

其中以同盛金最为出名。

看见了同盛金的店铺,赵传薪直接钻了进去:“你们店最好的烧酒,给我来十坛。”

他不好酒,但是他有收藏癖。

假如他侥幸没浪死在战场上,活到了二十一世纪,岂能没有收藏百年的老酒拿出来显摆装逼一下?

无论洋酒还是白酒,他都收藏了一堆,分布在各个宅子里,就连天上飞都藏了不少。

待买了酒出门,两人走到小凌河附近。

赵传薪又看见了一家叫“原合盛”的点心铺子。

二话不说,又钻了进去。

一进屋,巴雅尔孛额鼻子里便嗅到了浓郁的糕点香甜气息。

赵传薪是老餮,当即拍着柜台吼道:“喇嘛糕、槽子糕、芙蓉糕、白皮酥、小杂拌、炉果……都给我包一份。”

到了关外各地,衣食住行赵传薪可谓是门清,哪有好东西可谓是如数家珍。

出门后,沿途买了卤猪蹄,炸芊子,白丸子,水馅包子,最后在一家卖虾油小菜的摊子前驻足,要了几碟小菜和两碗粥坐下来吃。

摊子就在广济寺塔西边。

等小贩盛粥的时候,赵传薪见巴雅尔孛额一直盯着照相馆,就笑:“待会儿带你去照相,好留作纪念,等你死了,你的亲人好友还能有个念想。”

“……”

这话他妈的怎么说,咒人呢?

巴雅尔孛额也不跟赵传薪见识,摇头:“照相我知道,可我一把年纪了……”

赵传薪指着一个携着女伴的年轻人说:“看,那位长得鬼头蛤蟆眼的还去拍,你这老家伙说不上眉清目秀,也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怕啥?”

那年轻人听见了赵传薪的话,回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末的法师 最新章节第736章 又回关外,网址:https://wap.at77.net/326/326684/737_4.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仙路芳华 从神雕开始玩斗破 报告妈咪:前方有两个爹地 猎天争锋 金色琴弦 唯爱鬼医毒妃 重生之软饭王 穿越之医女皇妃 最强特种兵王 重生之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