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36 新老师(2/4)

杨小涛跟冉秋叶来到学校后,还有两个年轻身影在这里。

他们是崇文区小学,周校长派来帮忙的。

一男一女,都是师范学院的学生,今年毕业,正好来这里实习。

按理说,这种实习期的教师,只能拿实习工资,跟冉秋叶以前一样,只有18块5毛。

但杨家庄小学给出的待遇,加上补助一共27块5毛,这工资比得上城里小学的正课老师了。

俩人能来这里,也是经过选拔后才来的,并不是随便拿来凑数的。

两人中,男的叫刘永辉,一米八的个子,说话有点腼腆,是学校的数学老师。女的叫李兰馨,一双大眼睛,扎着马尾辫子,很是活泼,主要叫语文,同时兼着音乐老师。

照例是升国旗,唱国歌。

然后杨太爷讲完话后,就让两个新老师跟大家认识,最后杨小涛跟冉秋叶带领孩子们去教室坐好,开始分发课本。

这其中,二年级的学生用的是新课本,而新生用的都是一年级的旧课本。

没办法,还没到学年结束,新课本没有下发。

不过,这些旧课本,孩子们保护的也很好。

杨太爷早就考虑到这些书本来的不容易,就让学生们放学后,书本都留在教室里,生怕有了破损。

而且学生也很爱惜这些书本,很少有破损,乱画的。

如此,这些书一边轮流使用,也能省一部分钱。

杨小涛跟冉秋叶分别到两间教室听课,这也是看看两名新教师的能力。

杨小涛在教室后面坐下,手上拿着本子,前面讲台上刘永辉开始上课。

虽然是第一次上课,第一次教学,在这教室里不论是刘永辉还是这些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

刘永辉虽然腼腆,但在教学的时候,很有耐心,能够细心的教孩子。

至于李兰馨的课堂,完全是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融入其中。

就是冉秋叶听完一堂课后,都觉得这李兰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都是师范出来的,但地方学校跟四九城的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杨小涛倒是不同意她的看法。

这东西学校的资源是一部分,但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

再好的学校也有败类,前世那什么名牌大学,出了国就不回来有啥用?

反过来帮着对头,哪怕杨小涛不是愤青,也看不起这些忘了祖宗的白眼狼。

不用说别的,就是哪一天爆发战争了,最先上战场的绝不是这些“天之骄子”,而最想守护这家园的,也不是那些心在外的香蕉人。

杨小涛两人在学校里待了两天,期间杨小涛看了农场的建设,上次说起用木头、竹子替代管子来引水,经过丁胖子的运作,调来一批毛竹,各个都有小腿粗,中间劈开后,完全可以用来输水。

田地里,一个个压水井也立起来,有些地方为了照顾地形,压水井还被加高,出水落入竹筒后,可以自流下。

不过杨小涛也发现了问题,那就是水井集中在河流附近,越往北,随着地势的加高,水井的数量变少,这样灌溉的效率就会下降。

杨大壮也知道情况,但这年代打个水井可不容易,一口井顺利的话也要两三天,要是碰到土石多的地方,三五天都是少的。

而且单纯的挖出水并不行,还要用石头把水井围起来,这样才能避免坍塌,否则用不了多久就得再挖。

杨小涛知道这事后,心里萌生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