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67 杂交是啥?(3/4)

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咋弄?”

“谁说不是呢,前两天我还看到个奇葩的,说是研究用牛和猪交配,可以一窝产十来头牛,解决乡村的耕牛问题。”

“这不瞎扯淡嘛,那能一样?啥时候泥腿子都懂科学了,真是无稽之谈。”

“可不是嘛,那些送上来的,说的乱七八糟,错别字一大堆,前天我去了趟医学版的,那里还有送上来鬼画符的,说是能驱邪治病,我看的都想扔了。”

“唉,要不是上面有规定,送上来的稿子都要留存,我现在就拿去废品站,回收也能给国家做贡献。”

两人一阵抱怨,最后还是埋头干活。

“郭头,你看,又有新鲜事。”

“杂交玉米?杂交?”

“郭头,你听说过杂交了?”

“听说个头,这玉米也能杂交?听说过变态的,可没听说草木还能杂交的。”

“赶紧扔了,正事一大堆忙不完呢。”

郭头一脸戏谑,小寸头也没当回事,将纸张碰到待处理的“垃圾”中。

杨小涛递完稿件,就一直记着这事,院子里的玉米也留着,就等着有人来进行考核。

可是,一等一个月过去了,十一阅兵都结束了,还是没等来人。

再不来,就收了啊。

杨小涛坐在院子里感慨,心里想着种种可能,最后干脆不想了,反正杂交玉米已经成功,自己要做的就是尽量多的准备种子,让杨家村都种上杂交玉米。

时间一晃,来到十月底,天气转凉,即便让小薇发动能力,天时不再,玉米的产量也有些勉强。

这三个多月,有了小薇的针对性的操作,一颗雄花够院子里所有雌花授粉,每次都能收获两百多根玉米。

杨小涛算过实际情况,在每个玉米粒都能成活的前提下,按照一亩地种植3000左右的玉米,一根玉米棒有700颗玉米粒,那么一亩地就需要4~5颗。

这段时间,除了掩人耳目的两垄,其他六土垄基本上一个多周一个循环,算下来一共轮换了八次。

每次收获玉米180个左右,如此算来,这一阵下来总共收获1400个。

也就是能够满足300~400亩地的种植。

杨小涛知道杨家村的耕地可是有六百亩啊,当然不可能所有的都种玉米,但也不会少于300亩吧。

这样看来,若是明年全力施展,培育父母本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杂交种,完全能够满足杨家村的需求。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

现实中,操作起来可不容易。

单单每个玉米粒都能发芽生长就不敢保证。

杨小涛不是没想过在村子里育种,可一来时间自己不富裕,这边工厂还得上着。

让他将杂交玉米的父母本交给村子,还不知道能不能搞出来了,没有成熟的技术,严格的管理,更没有小薇这种,单靠一群老农,估计最后杂交种没弄出来,父母本还得搞丢了。

这也是杨小涛将技术交给国家的原因,集体的力量爆发起来绝对是恐怖的。

尤其是现在时期,只要有政策,估计很快就能普及。

可惜,左等右等,还是没有等到啊。

杨小涛将玉米收拾起来,等待来年再用。

至于那些没用的玉米,就拿出来准备磨成棒子面,也让院里的人眼馋不少。

林林总总又是一个月,杨小涛是彻底放下了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