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一章 宋皇后:好端端的,她突然想着生孩子作什么?(3/5)

宁国府庭院一座座青砖黛瓦的房舍,星火点点,那是廊檐下的灯笼点缀着占地广阔的宁国府。

而夏日凉风漫卷来回,裹挟着炎热的暑气,徐徐穿行在花丛之中,塘中的荷花摇曳不停,荷叶之上抖落颗颗晶莹晨露,落在湖面上,涟漪圈圈生出,馥郁的芬芳无声散发而出。

……

……

翌日

贾珩起得身来,换了一身团绣章纹蟒服,立身来到铜镜之前,看向那身形挺拔,俊美无俦的少年,剑眉朗目,目光锐利,面颊红润,面上见着神清气爽。

自也不会生出我为酒色所伤的感慨。

唤着丫鬟洗漱而毕,准备用着早饭。

“大爷,忠勤伯和蔡将军、董将军来了。”这时,一个丫鬟进入厅堂之中,禀告说道。

因为陈汉一朝在太宗年间,曾经为武将封过忠勇伯,所以当初谢再义虽骁勇过人,仍改封以“忠勤”二字,以勉励不生懈怠之心。

贾珩吩咐道:“引人到外书房,我换身衣裳一会儿就过去。”

自回京几天过去,倒还未见着谢再义、蔡权他们。

因为除了召贾族中人祭祖祷告祖宗之外,他没有办着什么庆升国公爵位的宴席,更未广发请柬。

前者祭祀先祖,告慰家庙,这谁都说不出来半点儿毛病,但后者广发请柬,邀请文武庆贺,就显得张扬。

这些都是取祸之道。

那丫鬟领了贾珩的命,向着前院花厅快步跑去。

厅堂之中,几位年轻武官坐在楠木椅子上,品茗等候。

大汉忠勤伯谢再义此刻一身武官袍服,沉毅面容上见着思索之色。

其实自受封为伯以来,谢再义就明显感觉与大汉旧武勋体系的四王八公格格不入。

先前举办的庆爵宴中,除却京营之中的将校过来庆贺,不见朝中文臣以及老牌武勋,明显感受到一股老牌武勋势力的排挤和冷遇。

这其实就是没有政治根基所致,哪怕是在大汉朝堂的政治图谱中,也被划分为贾珩一党。

如无卫国公,谢某还在城门口为一马弁,想这些做甚?

谢再义如是想道。

而不远处正襟危坐着的蔡权,则是满面红光,心头振奋莫名。

这几日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三年前还是京营中一普通百户,如今已升为一营都督同知,而爵位也提升至男爵。

董迁放下手中的茶盅,偶尔瞧见谢再义,目光深处涌起一丝羡慕。

这次随军北征,虽也立了一些功劳,但没有封着爵,在中护军中补了个参将的缺。

待三人被丫鬟引至书房不久,少顷,就听到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从廊檐下传来,谢再义抬眸看去,目光崇敬地看向那蟒服少年,抱拳说道:“末将见过节帅。”

蔡权与董迁也近前,向着那少年抱拳行礼。

贾珩近前扶住谢再义的臂膀,笑着说道:“都是自家兄弟,无须多礼。”

几人重又落座而下,谢再义虎目之中满是关切说道:“节帅昨日如何向宫中递送交辞疏?”

蔡权与董迁也都向少年投以疑惑目光。

这京营节度使做的好好的,先前为何向宫里递送辞疏?难道朝中又生了什么变故?

贾珩面色沉静,徐徐道:“有人在暗中鼓噪舆论,想要中伤于我,我想着掌管京营,精力多有照顾,不如全心谋划边事,就向着宫里递交辞疏,但为圣上所拒。”

谢再义听完,面上顿时见着怒气翻涌,说道:“这些文臣,在东虏在北疆逞凶之时,未见他们上阵与虏寇厮杀,现在天下刚刚太平无事,就又出来生事。”

提及此事,蔡权愤愤说道:“这几天我去兵部,就见着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