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二章 封侯,封侯!(求月票!)(2/7)

亲王,只是文字,所带来的感触当然没有这般视觉冲击的一幕,让汉庭官员让人心头震撼莫名。

极大地满足了中原上国的自尊心。

自隆治二十七年,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陈汉在女真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几乎就没有取得过像样的大胜。

可以说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而此刻的女真亲王以及大批女真俘虏,已是活生生地在眼前,那种冲击感无疑让朝臣心绪激荡。

不管战和之论的国策分歧如何,但现在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大汉文武群臣的大国自信。

天晴了,雨停了,大汉朝臣觉得又行了。

大理寺卿王恕,其人年近六十,头发灰白,凹陷的眼窝中见着莫名之色,感慨道:“三十年来如一梦,捷音忽自南国来。”

当年大汉隆治年间大败之时,王恕还在山西按察佥事,当时女真自代地入寇事急,他曾经前往组织民夫丁壮协助守城。

一旁的工部尚书赵翼,其人丰仪俨然,闻听王恕之言,儒雅面容之上带着振奋,道:“王老大人说的不错,这时我大汉三十年以来的首胜。”

大抵是一种,“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复杂心情。

左都御史许庐也凝眸看向那少年,面色动容,目光涌起思索。

不管如何,永宁伯贾珩就是前汉之卫霍,帅师伐国的平虏良臣,如果其安分守己,大汉从来不会苛待武勋,如果阴蓄异志,那是天下共讨此乱臣贼子!

此刻,工部侍郎秦业也在不远处看向那少年,脸上喜色流溢,心头有着一种梦幻之感。

这是他的女婿,此代少有,盖世无双。

杨国昌听着周围的窃窃私议之声,目中阴沉似水,心头渐渐蒙上一股阴霾。

在群臣都沉浸在这种胜利喜悦中,岂不生出女真不足为虑,何谈言和?

这难道是小儿的计策?

此刻,崇平帝身旁充任纠仪御史的右副都御史张治,也没有揪着正在热烈讨论的群臣。

而随着多铎押上囚车,渐渐接近,大汉群臣一双双目光都打量着女真亲王,如同见到了西洋镜一般。

“这亲王竟没有胡子?”

“额头还是光的?”

一些低品阶的御史言官议论着,都啧啧称奇。

这就是肆虐河北、山东等地的女真虏王,如今须发不全,果然是禽兽蛮夷。

多铎此刻被指指点点,只觉一股烦躁和戾气在心头涌出,目光冷冷看向那些官员。

等他女真入主中原,这些汉官都要卑躬屈膝,口称奴才!

却在这时,另一艘楼船之上忽而下来一队军装、旗帜迥异于汉军红色鸳鸯战袄的军卒,正是朝鲜水师的将校以李道顺为首,还有崔文轨,高锡恩等一干朝鲜水师将校。

几将黑压压地近得前来,向着崇平帝以大礼叩拜,高声道:“藩属小国之罪将李道顺(崔文轨,高锡恩)等见过大汉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在看着女真亲王的文武群臣,也被吸引了目光,看向叩首而拜的朝鲜水师诸将。

朝鲜?

这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朝鲜曾是大汉的藩属国,但现在已为女真征服。

崇平帝心头微动,目中见着一丝喜色,问道:“这是朝鲜水师将校?”

因为在之前贾珩所上奏疏之上,贾珩已有提及,崇平帝倒也不陌生。

贾珩在寒风中的声音一如金石,身上披着的玄色大氅猎猎作响,说道:“圣上明鉴,这是朝鲜水师的将校,李道顺等人心慕我华夏上国,如今弃暗投明,自愿归附反正。”

正在观看的群臣,面色变了变。

杨国昌见此,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