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25章 黛玉:那样问来的,求来的,也好没(2/5)

证,我汪家绝对没有牵涉到里面,或有那利益熏心的,但也是极少数。”

汪家这些年树大招风,的确不敢与东虏勾结,当然族人也未尝没有眼热,但都被汪老爷喝止。

沈邡默然片刻,朗声道:“汪老爷,扬州盐务是朝廷大计,整顿已然大势所趋,无非是谁来主导而已。”

盐务不能不整,但谁来主导整饬,他两江总督衙门可以综理此事,但圣上受奸佞影响,并无此意。

汪寿祺道:“老朽并非抗拒整顿盐务,而是如按齐阁老的意思,废弃专商引岸之制,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沈邡道:“此事还是以拖待变,待朝廷风向有变,再做应对。”

说白了就是拖,让主事之人办不成,上层感受到阻力,就会意志消磨,偃旗息鼓。

如先前齐昆就是如此,一拖许久,久劳无功,直到中原大乱,天下目光齐聚河南,而后黄淮河汛,那扬州盐商这边儿就更不能逼出乱子,又是拖了几个月光景。

之后齐昆要查盐运司的账簿,一把大火,才使贾珩南下。

“现在永宁伯南下,说是整饬江南江北大营,倒也不像是冲盐务来的,而且其对齐阁老所复开中之法,也不以为然。”汪寿祺默然片刻,介绍道。

众人闻言,都是颔首致意。

沈邡看向周围几人,问道:“徐大人,还有白主簿,都有什么看法?”

徐世魁道:“朝廷的确没有撤换齐大学士,这永宁伯此来倒像是整饬江南江北武备的,京营、边军、南兵三处,原是朝廷要务,至于在盐务一事对齐阁老不怎么瞧上,贾杨之争,由来已久,可谓天下咸知,倒也没什么。”

沈邡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白思行。

白思行目光幽幽,开口道:“东翁,学生怎么觉得这永宁伯此次南下,欲以兵务整饬盐务?”

沈邡道:“怎么说?”

“学生观其为人,心志坚毅,手段酷烈,从河南之乱再到都督河道,几是雷厉风行,杀伐果决。”白思行说着,目中似也有几分惊叹,似对贾珩的手段十分推崇。

卢朝云笑道:“白主簿,永宁伯并非不智之人,他真的要不管不顾,况且在河南、在河道,虽行事手腕激进,但也不乏宽缓,下官倒是觉得这永宁伯还是冲着江南江北的兵务而来,盐务的事儿,纵然想要插手,他没有借口,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说着,看向沈邡道:“制台大人先前说的不错,以拖待变,北虏战事今年将有再起之势,那时,永宁伯势必不能在此地久待,那时候,齐党久劳无功,势必也要重返京师,届时,制台就可收督盐之权。”

沈邡面色默然,轻声说道:“但也不得不防。”

白思行接话道:“制台,永宁伯收揽江北大营兵权,已是杀机暗藏,如不及早将其赶回京城,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沈邡道:“赶也不是那般好赶的,如今他刚至江北,方挫败了一次虏王刺杀,我等贸然举措,只能更让他拿了把柄,反而被动。”

说着,看了一眼汪寿祺,也是一种警告。

汪寿祺心头了然,这是在说,一些反制手段不能过火。

白思行见此,心底轻轻叹了一口气,制台大人是被东虏两个字惊着了,担心卷入更大的漩涡。

这顾虑也在情理之中,纵是再想将巡盐事权拿回两江总督衙门,也不能因为东虏一事被宫里申斥,那时就永无入阁辅政的机会。

汪寿祺听着几人议论,心头不免凛然。

就在这时,恰逢对上沈邡的目光注视,连忙道:“制台大人,老朽省得厉害。”

“汪老爷稍安勿躁。”沈邡目光转而温和,看向汪寿祺,宽慰道:“朝廷也不是他一家独大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