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06章 隔槛相望,一如星河揽照秋水……(4/5)

某人,一时间

不过,贾珩写给秦可卿和宝钗、晋阳和元春的书信,也大抵如是。

「只愿君心似我心所以,隔着这般远先前写信给她们也是写对了,嗯?」

贾珩面色微顿,连忙将纷乱的思绪,驱散一空,灯火之下,那清冷坚毅的眉锋一如往日。

「先生在屋里吗?」正在贾珩思量着时,忽地,耳畔传来一把清冷如冰雪融化,清澈悦耳的声音,凝眸望去,只见一袭淡红色宫裳长裙,身形窈窕,芳姿明丽的少女,进得书房。

咸宁公主诧异说道:「先生是在?」

目光自是不由自主为那站在书案后的少年吸引,而后在手边的信封上盘桓了下,情知是家书,抿了抿樱唇,眸光错将开来。

这几天,两人朝夕相处,白天去巡查河堤,一直去到归德府,晚上贾珩就欣赏着咸宁公主的舞蹈,当然自从食雪之后,也在逐渐由雪山向草地进发。

贾珩点了点头,温声道:「过来了?」

不动声色地将几张信笺轻轻装进信封,暂且放到手旁的古籍中。

咸宁公主晶莹清澈的明眸闪了闪,装作没有看到,来到高几之侧,提起茶壶,「哗啦啦」声中,给贾珩斟了一杯茶,转身过来,递将过去,说道:「先生,我刚刚排了一支舞蹈,先生等会儿要看吗?」

「今天先不看了,等会儿要看诸县递送上来的公文。」贾珩接过茶盅,轻声说道。

咸宁公主清丽眉眼间闪过一抹失落,压下心底复杂莫名的情绪。

多半是家书过来,先生思亲成切,所以.已经没有心情看她跳舞了。

念及此处,明知不该,可芳心深处仍难免涌起一股酸涩。

咸宁公主转移了话题,清声道:「舅舅说,昨日那封晋先生为永宁伯的圣旨一来府衙,这两天,府县衙吏异议之音少了许多,原本阳奉阴违的官吏也勤勉用事了不少。」

随着宋暄在贾珩授意下,以检举材料整肃河南地方官吏风纪,纠弹不法,在藩桌两司不

出意外地出现了一些怨言,私下里说贾珩治政躁切、苛虐百姓。

一时间开封府以及下辖诸县,暗流涌动,官吏士绅或以快马、或以书信,联络在京中为官的亲朋故旧,主要是一些河南籍的御史言官,希望他们向朝廷弹劾贾珩,即刻调回京师,另外选派文官巡抚河南。

事实上,这也是贾珩所言变法改革的阻力所在,不仅仅是贾珩会写信,这些在地方府县,营田置业的士绅、乡贤一样会写信,写信给在京中为官的子弟。

在宗族社会中,一个读书人出人头地,往往荫庇宗族,其所在宗族也会为其立进士牌楼褒扬,同时,宗族族老在县乡往往享有司法、徭役、赋税等特权。

而且,一个读书人从县学,历经童生、秀才、举人,一路考上去,座师、房师、同乡、同年该有多少?

虽然不一定就形成严密的组织,但多少还是有着一些应激反应。

这毕竟是一个士林舆论掌控话语权的时代。

故而,贾珩并没有大肆诛连,甚至摧毁整个士绅阶层,而是借助百姓的检举和揭发,将豪强恶绅的不法事迹记录下来,挑着闹的实在不像话的进行打击,抓大放小。

可纵是这样,仍有不少反对之声通过

各种渠道汇总到神京。

只是因为京里正为国本之立争吵的沸沸扬扬,也没有人关注这些,偶有一封奏疏,也被崇平帝批复贪官污吏,人人得而诛之。

而当昨日正式由内监在锦衣府卫护送下,带着京中一道晋贾珩为三等永宁伯,追封其母为超品诰命夫人得圣旨来到巡抚衙门,这种杂音瞬间消失不见。

谁人不知,这位贾节帅正是天子依托的重臣,刚刚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