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17章 王夫人:我承认我刚刚说话声音有点(2/4)

住在荣国府,都是因为贾母的偏爱以及“高堂尚在,儿孙不好别居异财”的孝道大义。

而贾政的官儿,不可能当一辈子,贾母也不能再活一二十年。

那时,文不成、武不就的宝玉连爵位都没有,以后能不能居住在荣国府,都在两可之间。

王夫人有这番“前倨后恭”的作为,自也不奇怪。

宝钗凝了凝秀眉,见着这一幕,不由瞥了一眼被围拢着在条凳趴着的宝玉,莹润杏眸闪了闪,旋即将目光重又投在那少年身上。

显然有些事情,秀外慧中的少女也早已洞若观火。

黛玉罥烟眉颦了颦,捏着衣袖中的手帕,凝眸看着那身形挺拔的少年,面带惊异,比起原著中为宝玉,现在的黛玉,心头只有一丝无奈盘旋。

贾珩面色淡淡,道:“先别说这些,给宝玉治伤罢。”

宝玉伤好后,跪祠堂一样少不了,否则就不能真的触及灵魂,至于名声玷污,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倒是元春,再看那蛾眉婉转,双眸泪垂的少女,此刻微微抿着苍白的唇。

此刻元春侧坐在绣墩上,双十年华的少女,这会儿神态凄楚哀婉,手中拿着毛巾擦着宝玉脸上的冷汗,温宁眉眼之间的母性气韵无声流溢。

似察觉到贾珩的目光,凝睇而望,泪光晶莹闪烁,倏地无声滚落。

贾珩只是看了一眼,旋即挪开目光。

过了一会儿,婆子终于喊着“太医来了。”

也不多时,一位着杏黄色长衫,山羊胡老者,带着药箱,在嬷嬷的引领下,进入书房。

其人名为张友士,刚刚走着学生冯紫英的门路,供奉于太医院月余,入得书房,寒暄两句,开始为宝玉诊治,一众女眷也没再围拢着,早早向一旁的屏风后躲避。

贾母与王夫人注视目光中,过了约莫有半刻钟,张友士查看完伤势,轻轻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这是怎么一说?”贾母见此,一颗心瞬间凉半截儿,颤声问着,身形都开始颤颤巍巍,李纨与鸳鸯连忙搀扶着。

张友士皱了皱眉,低声道:“令公子只是一些皮肉伤,好在并未伤及骨头,待臀股敷上金创药,再开几服药,修养个把月,应大好了。”

贾政毕竟年纪大了,气力终究不及。

贾母闻言,长长松了一口气,连忙口念佛号:“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宝玉没什么事儿。”

凤姐轻声道:“太医还请开药方我也好赶紧吩咐下人去照方拿药。”

平儿这时,端着一个木盘,其上摆着笔墨笺纸,递将过去。

张友士道了声谢,拿起毛笔,书写着外敷并内服之药以及注意事项,待笺纸晾干,凤姐接过,交给一旁周瑞家的,拿药去了。

张友士而后又打开随身携带枣木红褐色药箱,从中取出一个药罐,苍声道:“这罐金创药,在给令公子敷药时一并撒上一小撮就好,这样好的快一些,打等结了疤,应无大碍了。”

说着,又叮嘱了几句,在贾母以及王夫人的感谢声中,方拿起药箱,起身欲走。

贾珩开口道:“张太医留步。”

在原著中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这位张太医,表现出不俗的医术,但进了太医院后,却忌惮着王太医的权势,在为黛玉诊治时,没有尽心尽力,并未让黛玉再换掉王太医的药方。

当然,彼时的黛玉,心病郁郁,本身也药石罔效。

可以说,黛玉原是体弱,如好好调养,什么事情都不会有。

但就是在贾府,忧郁成疾,直至病入膏肓,吐血不治,说白了,基本就是被毫无担当的宝玉气死的。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水中月,一个镜中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