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是祸非福(3/4)

贾母恼怒道:“一天天,就知道凶宝玉,比着以前,宝玉长进许多了,昨个儿不是还听着珩哥儿的话,读着一本书?”

宝玉弱弱道:“《春秋》,是珩大哥布置了功课,让写读后感来着。”

元春闻言,喜上眉梢,珠圆玉润的声音中流溢着欢喜,只是品着读后感三字,目光渐渐浮起疑惑之色,转头看向一旁的贾珩,柔声问道:“珩弟,读后感是什么?”

贾珩道:“给宝玉布置的功课,我上月离京月余,宝玉就不大往学堂去了,就想着,他纵不上学,也要读些书才是,春秋为五经之一,他将所思所想记下,日积月累,总有进益。”

元春螓首点了点,望着那神情从容的少年,目带感激,柔声道:“我这个弟弟从小不大喜欢读书,有珩弟能提点着他,真是他的福气。”

眼前少年书就的《辞爵表》,她也是默诵的。

宝玉能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族兄耳提面命,这是求都求不来的机缘。

贾珩道:“大姐姐知书达理,若是一直教导宝玉,想来他也能好好读书,不至厌学如此。”

王夫人在一旁听得脸色发黑,捏着佛珠的手指骨节发白。

指桑骂槐,这是在说她没有教好宝玉?

元春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多言。

众人叙着话,直到过了一会儿,贾母吩咐一声鸳鸯。

在鸳鸯的引领下,贾珩唤上了元春,王夫人也拉着起身随同,在贾母院落里的一间厢房里,几人落座叙话。

鸳鸯在一旁递上香茗,然后徐徐而退至屏风后。

贾政面色凝重,开口问道:“珩哥儿,宫里的事儿,你是个什么主张?”

其实,在贾珩为一等云麾将军之后,东西两府的话语权已渐渐挪移至东府。

比如,元春在宫中一事,贾珩就不好插手,反而是西府的贾赦,在往宫里不停使着银子。

因无外人,贾珩索性打算言明利害,反问道:“政老爷,当年送大姐姐入宫,是谁的主意?”

贾政愣怔了下,解释道:“是琏儿他父亲的主意,不过,老太太也是应允的。”

贾珩看了眼气质端丽的元春,叹道:“这一晃眼几年了,也没个准信儿,一直这样苦熬,想来也不是办法,我观当今圣上忙于国事,这二年都不把心思放在选秀上,况时过境迁,如今和当初我贾府声势颓靡不振的局面也大不相同了,再让大姐姐在宫中苦熬一个缥缈的机会,实无必要。”

贾政叹了一口气,道:“我又何尝不知。”

一听这话,王夫人心头一慌,急声道:“老爷,大丫头去宫里好几年,万一是个有福气的……”

“二太太都说是万一了。”贾珩摇了摇头。

王夫人:“???”

贾珩看向王夫人,沉声道:“二太太,我贾家一门双国公,而宝玉他舅舅,也掌着京营十几万人,我又掌着五城兵马司这等要害之地,还管着兵权,如我贾家再谋外戚之贵,只怕藏着大凶险!二太太切莫图一时之荣华,而置王家与贾家老少安危于不顾。”

王夫人:“……”

怎么说着说着,就牵连着贾王两族的性命安危了!

元春闻言,玉容倏变,猛地凝眸看向贾珩,愈品愈是……后怕。

贾政却听出其中的凶险,点了点头,说道:“珩哥儿所言不差,我贾王两家掌着京营、五城兵马司,再成了皇亲国戚,天下的好事儿都落在一家头上,只怕是祸非福啊。”

王夫人听着贾珩做如此言,心头堵得慌。

哪怕再不愿意承认,思量一番,似乎又有一定道理?

可……宝玉是能做国舅爷的啊。

贾珩说完,抬头看向元春,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