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21章 顾若清:可能是吧,招蜂引蝶(2/5)

公相赠令牌之恩。”

贾珩点了点头,也没有说其他,脸上现出一抹思量之色。

顾若清坐在屏风之前的书案之后,那张秀雅、明丽的玉容,在彤彤灯光映照下,明艳如玉。

纤若葱管的纤纤素手,抚弄着琴弦,伴随着“叮咚”如山泉流过的声音。

贾珩举起酒盅,凝眸看向那宛如明玉的丽人,暗道,怪不得顾若清引得江南一众才子士人折腰,这种明艳、清冷,能够让不少人心生占有之贪欲。

王仁在一旁瞧着,面上带着谄媚的笑意,说道:“卫国公,如今倭国臣服于我大汉,海贸通商船只往来如梭,卫国公以为我商队是否应该扩充一些?”

贾珩道:“王家现在有多少船队?”

王仁面带笑意,说道:“卫国公,王家眼下有三支船队,每支船队有大小船只二三十艘,轮流前往台湾还有南洋岛国。”

贾珩道:“那王家这是要购置海船,增扩船队了?”

其实,海贸的兴起还能带动海上保险业的兴起,此外,还有大批港口工人的就业。

王仁点了点头,说道:“正有此意,但是官府有令,不允许寻常商贾拥有百艘以上的船队,我等王家,自然不得伸展手脚。”

这是官府规定,主要是遏制私人武装的出现,否则,商船一下子几百艘,比朝廷的海师船只还要多,就有些不像话了。

贾珩想了想,解释道:“如果船只太少,走货量大,可以租赁官船,不会影响走货。”

朝廷如果经营货船租赁之事,那也能再收一份租赁所得,也能作为官府的日常开支,而且也能解决部分百姓的生计问题。

王仁轻笑了下,说道:“卫国公,台湾巡抚的布政使徐大人,目前提出官船亏损庞巨,每船货物需要加价二成。”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待海贸大兴,等成本一降,货物价格当能降低下来,不过现在,既然是影响民间商贸,我稍后书信一封给台湾方面的官吏,在定价上给与更多优惠。”

刚开始,官府担心亏损,对官船租赁费用定价太高,反而还抑制了海贸的繁荣和发展。

这一点儿上,徐开显然还差着一些火候。

或者说,这种前期“栽得梧桐树,引起凤凰来”的赔钱发展思路,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主流。

而此刻,就在两人侃侃而谈之时,正在抚琴的顾若清,也在倾听着两人的叙话,清眸不时瞧向那青衫直裰的少年。

王仁道:“卫国公,我的意思,是否放开民间商船船队拥有船只数量的限制禁令。”

贾珩道:“暂时还不可能,民船规模多少,朝廷自有法度规制,否则,地方百姓据民船,在海上纵横一方,聚奸徒为盗贼,不可不防。”

王仁点了点头,道:“卫国公之言,倒也不无道理。”

看来想要让朝廷放开限制是不行了。

王仁面色微顿,低声说道:“如今不仅是我往家要走货,不少商人也要运输海货,我想着朝廷能否放开运营,这京中官员不是说,不可与民争利?再说,这船行在陆上省域也有不少。”

贾珩默然片刻,道:“现在不是与民争利的问题,海上的船只乃是朝廷运货的要道,这些根本就不可或缺。”

其实,就是放开垄断专营之权,而转由民间资本批量涌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提升效率,但也面临新的问题,比如经济利益为民间资本收揽,而形成新的资本利益集团。

贾珩道:“此事,后续还要再看朝堂几位阁老的意见,不过,此事不可强求。”

其实,如果官方船只难以为继,也可以放开一部分船运之权外包给民间的百姓,自然新兴势力也会对应崛起。

然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