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58章(2/4)

话说当年朱老四眼看着装疯卖傻也躲不过侄子的毒手,干脆一怒之下掀了朱允炆的场子,燕军进入南京之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老四只能无可奈何的表示“这毕竟是我侄儿的江山,现在他失踪了,我这个当叔叔就免为其难的暂时替他当皇帝吧。”

再然后,朱老四就要求方孝孺写登基诏书。

《明史》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太宗实录》的描述是“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然而,不知道被纪狗改了多少的《太宗实录》没有提及方孝孺被诛灭十族的事情,连专门致力于抹黑大明的《明史》也同样没记载这事儿,成化年间宋端仪撰写的《立斋闲录》、《革除录》等关于建文忠臣的书中,也只是写道:“夷其族”却没有“灭十族”的说法。

《明史》还记载,方孝孺与其弟方孝友在南京被杀后,方孝孺的妻子郑氏与四个儿子中的两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自杀,两个女儿也跳河自尽,但是这也不是被朱棣“夷族”,而是其妻女、儿子在丈夫被杀后殉节。

真正的大学生那是实打实的宝贝,属于稀缺型的人力资源。

包括后世对本科遍地走、专科不如狗的调侃,其实也属于是扯蛋中的扯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朱皇帝就会无限制的惯着这些生员们胡来。

众所周知,生员这个群体是最为神奇的。

他们年轻,他们热血,他们愤世疾俗,他们看不惯一切不平事。

但是他们最大的毛病就在于他们自以为很聪明,很容易被人忽悠。

他们在乎的只有他们心中认同的理想。

如果这个理想是对的倒也好说,可是如果是他们坚持的理想是错的呢?

比如说那些举着白纸喊口号的沙雕,比如说那些喊着人间烟火气已经开始恢复的王八蛋——或许,烟火气与烟火气并不相通?

所以,读书人的热血在本质上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容易伤敌,也容易伤己。

至于说真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那些读书人会不会因为失去血性而不敢站出来……

岳武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出身,教员在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之前有过半年当兵的经历。

反倒是水太凉的钱谦益是东林学子出身,谋刺摄政王载沣未遂的汪兆铭是秀才出身。

别忘了,中原堂口还有句老话叫做: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踏马是什么狗屁道理!

朱劲松心中不爽,脸色自然也越来越冷:“他们愿意来,朕难道还要拦着他们不成?难道你们就不想知道,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可是三千多进士!

可是杀掉三千生员可就是亘古未闻的大事儿了!

更关键的是,这三千进士还仅仅只是已经赶到宫外的,路上还有更多没有赶过来的!

而且这些人的背后,那可就是几千个家庭,随随便便又能牵扯到数万人!

一想到几千个读书人及其背后的家庭或者说家族,曾诚就有一种天旋地转的眩晕感。

天要塌了!

这也算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毕竟一次革去几千人的功名跟一次杀掉几千进士的影响比起来,已经微小到连屁都算不上了!

然而朱皇帝却呵的冷笑一声,冷冷的盯着曾诚和刘鹤鸣道:“你们可知道,何谓天子?”

对于朱皇帝的问题,别说是饱读诗书的曾诚了,就连行伍出身的刘鹤鸣也知道天子的含义。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从他们聚集在宫外喊着要废除“惟生员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