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37章(2/4)

有了大清,小破球也不开片了,这时候再看看欧罗巴和傻贼鹰?

欧罗巴那边儿选出来的话事人越来越年轻,承诺的福利越来越高,办事儿也越来越不靠谱,三岛之地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上任只炸管道然后就拿退休金、保质期比生菜还短的战士话事人。

傻贼鹰当然也没比欧罗巴强到哪儿去,要不然拜振华同学也不会登上宝座,更不会出现傻贼鹰内部开片由二毛开始的天大笑话。

然而同样是大朝廷制的布尔什维克直接搬过来用也未必就能行。

直接照搬布尔什维克的那一套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大明现在并没有那一套理论的生存环境。

兔子之所以可以搞布尔什维克,是因为当时的大清已经彻底凉凉,中间秃子接手堂口之后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学自西方的那一套也不靠谱,所以后来才有了兔子学习毛熊搞布尔什维克,为的是救亡图存。

甚至在大清还没有凉的时候,人家还在拼了命的宣扬皇帝英明、皇帝爱民如子、有错的只是一小部分官老爷、大家伙儿应该盼着青天大老爷的那一套理论。

当然不能说这套理论是错的,因为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么宣扬的。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钱聋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包衣阿哈们在宣扬这套理论的时候,钱聋还自我吹嘘出一个十全武功,此时的大清也没有遭到列强的毒打,还没有赔完英国赔倭国、割完青岛割旅顺的耻辱。

所以,当朱皇帝举起反旗要反清复明的时候,天下百姓依旧愿意相信帝制,以致于当时根本就没有那套理论的生存土壤——如果朱皇帝当初喊的不是反清复明而是直接搞按需分配那一套理论,最有可能出现的不是天下景从、四处反清,而是天下人都集结在钱聋的身边帮着钱聋一起来打朱皇帝。

搏个从龙灭贼之功,不比全心全意给那些泥腿子们当仆人要强的多?

彼时的中原堂口,还没有经历过即将彻底亡国灭种的痛。

然后吧,大明就变成了现在这个鸟样儿——大明有皇帝,而且朱皇帝属于那种没人能够制约的开国之君,但是大明又有内阁,内阁的权利也一点儿不比皇帝的权利小。

尤其是在皇帝慢慢放权的情况下,内阁甚至可以直接顶替皇帝的作用。

因为朱皇帝直接明确了内阁的江湖地位。

这个说起来其实很好笑,因为朱老四当年折腾出内阁的时候是把内阁阁臣们当做秘书使用的,后来等过了仁宣二帝之后,内阁的权柄才慢慢大了起来。

但是权柄归权柄,实际上能够领导六部的内阁阁老们品级却不算高,所谓的领导六部其实也是名不正且言不顺,另外还有司礼监制约。

现在朱皇帝则是明确了内阁的品级、职责,即内阁首辅大臣为正一品,其他几个辅臣的品级定为从一品,而诸部的尚书则是被定为了正二品。

与之对应的,则是大明原本的六部以及后来增设的穷酸部、由铁道司升格而来的铁道部等等一大堆的部都明确置于内阁的管理之下,除了首辅大臣外,剩下的六位阁老每个人都得分管一摊子事儿,差不多算是责任明确到人。

与内阁并列的还有五军都督府,内阁的首辅大臣可以问过军府的事儿,但是也仅仅只是过问——可以问,但是没有决定权,军府的决定权掌握在军府大都督的手中。

御史台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喷人,皇帝、文武百官全都是他们要盯防的对象。

然而御史台也不归内阁管,真正能管到御史台的是御史衙门,与之同列的还有一个都察院,这两个衙门都不归内阁管,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其中御史衙门当中除了在京城的一部分御史的负责是喷人,剩下的则是负责承担了检的职责,都察院则负责连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