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夺话语权也是战争!(2/4)

欢呼雀跃。然而,明朝的大臣却拿这件事小题大做,各种扭曲事实,搞起了党争,最终万历皇帝下令禁止推广。

瞧瞧,坑人不?这大明朝廷是不是够腐败,是不是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亡了是不是活该?

再瞧瞧包衣阿哈们是怎么说大清的:

大清入关后,面对明朝留下的烂摊子,推行了减免赋税、招揽流民、鼓励开荒、更名田(分明朝藩王之土地)等措施,使得由明朝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经济也开始恢复,在顺治九年的时候年,大清全国人口大约为6000万,但是在糠稀元年的时候已经恢复到了1亿。

为了解决大清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糠稀皇帝规定,新开发的土地可以免除六年的赋税,鼓励人们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开垦,同时还想方设法的提高土地的单产量,推广高产农作物。

然后,糠稀皇帝就发现宫廷中丰泽园内稻田有一株水稻“鹤立鸡群”,比其他水稻早熟2个月其后就开始开始不断地试种,增加规模,同时,因为这种水稻是糠稀皇帝发现和培育的,所以又被称为“御稻种”。

而在糠稀皇帝之后,人家天天忙着跟甄嬛等一众小娘皮们嗨皮的雍正爷又立即成立了营田水利府,大规模种植水稻。乾隆帝上台后,继续雍正的事业,在北京附近排除沼泽之水,开辟水田,最终,清朝又培育出了一种新的水稻,被称为“御田米”,水稻亩产由原本的240斤,一跃而升至940斤。

瞧瞧,你明朝的皇帝是不是不行?

别说你明朝的皇帝不行,就连什么大德鲁尹也得往边儿上靠靠。

“史上最“务农”的皇帝,比袁隆平更牛,发明的“御稻”至今仍沿用”、“众所周知,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殊不知,在历史上,也有一位皇帝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至于说徐贞明是要在北方推广水稻和水田开发,而当时的大明百姓和大明朝廷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接受在北方进行水田开发,徐贞明根本就不是发明某种高产水稻之类的史实……

包衣阿哈们需要知道这个吗?

不需要,他们只需要知道可以通过明、清两代对待水稻的不同态度上来抹黑明朝的皇帝就行,所以,徐贞明必须发明水稻。

正常来说,包衣阿哈们愿意怎么扯犊子是他们的事儿,愿意怎么捧钱聋老狗那一家子的臭脚也是他们的事儿,跟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比较操蛋的是,很多人都被这些包衣阿哈们给忽悠瘸了,甚至还有人相信钱聋老狗是海宁陈家的血脉,相信钱聋老狗会因此而优待泥堪,相信钱聋老狗有多么英明神武。

钱聋老狗出生的地点要么是京城的圆明园,要么是承德的避暑山庄,跟海宁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说钱聋老狗他们家被疯狂洗白的事情还不足以说明什么,那么看看一赐乐业人是如何进行疯狂洗白的。

在两次福寿膏战争时期,最大的福寿膏贩子不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亦或是英国人,而是以犹太沙逊家族为首的一大群犹太家族。

某个美术生之所以疯狂的想要干掉那些一赐乐业人,这事儿的根本原因要考虑到一个面包50万的背景,所有脱离实际只说一赐乐业人多惨的说法都是耍流氓。

还有更加臭名昭着的“河豚计划”,也同样跟这些一赐乐业人脱不了干系。

顺便再提醒一下,汇丰银行的创办人是犹太人,汇丰的第一桶金是一赐乐业人在大清贩卖鸦片所得。

即便是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在刚刚一统中原的时候,那些一赐乐业人们也照样不愿意改归汉籍,同时还叫嚷着要享受除了从军以外大明百姓所能享受到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