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朕也要下江南(2/3)

,所以不得不放弃了掩埋他们的想法。”

戈尔德虽然没在现场,但是猜测出的过程和结果却八九不离十。

但是戈尔德提到的1788年那件事,却又让塞利姆三世变得更加不满。

1788年的时候,还是塞利姆三世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担任素丹,而当时以哈布斯堡家族为首的奥地利却是站在沙皇俄国一边,跟奥斯曼算得上是敌人,直到1791年,斯维什托夫条约签订之后,才让双方的关系缓和下来。

而戈尔德口中的那件事,则是奥地利骑兵和奥地利步兵因为酒水而内讧,最后火并了一万多人。

塞利姆三世说道:“沙乌地有句老话,叫做骆驼不会踏入上一次的陷阱——1788年就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你们奥地利的士兵居然还会再次上演?”

戈尔德听出了塞利姆三世的言外之意——你们奥地利的士兵到底是有多蠢,才会犯下如此雷同而且搞笑的错误?

也正是因为如此,戈尔德才会被怼的哑口无言。

还没等戈尔德想好接下来该怎么劝说,塞利姆三世就已经失望的摇了摇头,说道:“连自己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你们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来帮助我们奥斯曼呢?”

“同样的,面对沙皇俄国以及更加强大的明国,我们奥斯曼也保证不了自己的安全,也就更不可能抽调兵力去帮助你们。”

谷鞇/san“回去吧,我们只有各自面对各自的问题,各自努力,不给对方添麻烦,就是最好的帮助了。”

……

相比起出使奥斯曼但是被拒绝,如今还不知道怎么回去交差的戈尔德,负责出使大明的瓦尔兹却已经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当中。

神圣罗马帝国,或者说奥地利,离着奥斯曼并不算很远,可是奥地利距离大明的距离就很远。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明国,完成皇帝陛下交待的任务,瓦尔兹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发型,又伪造了证明,以试图登上前往明国的船只。

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瓦尔兹下错船了——

这艘来自法兰西的“黑珍珠号”确实是通往大明的商、客混用船只是没错,最终的目的地也确实是大明的天津港,如果瓦尔兹从头到尾都老老实实的待在船上,等到了终点之后,也就离大明的京城不远了。

可惜的是,瓦尔兹实在是太过于心急,以致于在听到“大明xx港”的提醒之后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船,等瓦尔兹略作休息,开始找人打听前往京城的路时却被告知,这地方确实是大明的地盘没错,但是他下船的地方叫做兰芳港,离着大明京城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而下一趟前往大明天津港的船,却要半个月以后才会过来。

当然,也有可能会晚上那么几天。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瓦尔兹差点儿就疯了。

半个月?还有可能更晚?

那是不是等自己到了明国,提交了国书,代表哈布斯堡成功加入了小破锅,远在欧罗巴的哈布斯堡家族也该凉透了?

无奈之下,瓦尔兹只得揣着国书,找到了当地的官府衙门,试图说服这些官府衙门能派船送自己一程。

对于有人揣着国书前往大明,兰芳布政使司的官老爷们还是很乐意提供帮助的,但是从县衙到州衙再到府衙,最后到了兰芳布政使司衙门,这时间也过去了好几天,而且在看到瓦尔兹只有国书而没有“方物”的时候,兰芳布政使司衙门的官老爷们也就兴趣缺缺,最后还是看在国书的面子上给安排了一条船。

可是这条船并不是专门用于海上远船的大船,而是更适合近海航行的小船——如果是大船,那么瓦尔兹就可以直接从兰芳港前往天津港,路上还能缩短一些时间,而小船的话,就只能先从兰芳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