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日友好七条(2/4)

虚之间。

别看现在刘怀文口口声声的说着国库没钱,要是换成大清带着他一众马仔跑来攻打大明,估计就属他刘怀文叫的最欢,声音最大,口气最硬。

所以,刘怀文的这番话就跟屁话一样,说了也等于没说。

曾诚瞥了刘怀文一眼,说道:“要是按照刘堂官这般说法,那最好是能用倭国的钱来办朝鲜的事儿,这样儿一来,不光能解决朝鲜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倭国的一部分问题,最关键的是还能替国库省钱。”

而随着曾诚的话音落下,朱劲松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倒也不是不行。”

被朱劲松这么一说,在场的一众大佬们可就头疼了。

曾诚的说法有没有毛病?

当然没有毛病。

谁都知道花别人家的钱不用心疼,若是能花着别人家的钱,同时还办着自己家的事儿,那简直就是再好不过。

问题是人家倭国就辣么傻?

朱劲松却是一边努力回想,一边慢慢说道:“倭国既然想要一个不征之国的虚名,朕给他便是了,不过,既然倭国是我大明的不征之国,那就等于倭国承认是我大明的属国。”

“因此,倭国便有三年一贡之义务,我大明也有权力在倭国四岛驻军,倭国小朝廷须得接受我大明的指导和管理,大明百姓到了倭国,自然也就是上国百姓。”

朱劲松越说越高兴,曾诚等一众大佬们却是越听越迷糊,越听越蛋疼。

倭国既然想求一个不征之国的名分,那倭国朝廷和幕府肯定要承认倭国是大明的属国才行,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像朝贡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本来就是属国应尽的义务,若是表现的好,三年一贡改成一年一贡也不是不行,若是表现的不好,三年一贡也有可能改成五年一贡以为惩罚,这些都是看大明皇帝的心情而定。

反倒是后面那三条,多少就有些让人头疼。

后三条当中,只有最后一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别说是去了倭国,就算是去了法兰西或者英格兰,大明百姓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人上人,普通的大明百姓享受的是他们贵族的待遇,区区一个倭国,那都是委屈了大明百姓!

反而是前面那两条,比如说大明有权力在倭国四岛驻军,倭国小朝廷须得接受大明的指导和管理,这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地方。

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大明就一有没有在外藩驻扎军队的习惯,除了棒子之外。

然而在棒子那边驻军,主要是倭国和当时的建虏有事儿没事儿就想打棒子,而棒子们又实在是太不经打,动不动就哭着喊着找爸爸,所以大明才会在棒子那边驻扎一些军队。

还有指导外藩的官府,那就更没人愿意了——搁在大明官员的眼里,外藩那都是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根本就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不说,还得为了外藩的破事儿费心劳力,根本就没人愿意去。

再说了,就算大明的官老爷们大发慈悲,愿意跑到那些穷乡僻壤去送温暖,可是人家倭奴能愿意?

请称外藩,不是请称孙子——虽然在表章上面要称呼朱劲松为“大明爷爷皇帝陛下”,要把倭国之主放到孙子的位置上。

然而朱劲松却是越想越通透,说话的语速也越来越快:“第一,倭国国主称其称王而不许称皇,不得大明册封,不得面南称孤。”

“第二,东海舰队下设一支瀛州水师,以倭国九州岛以为瀛州水师驻地,一应军费由倭国承担,倭国不许再设水师。”

“第三,倭国既献上九州岛以为大明瀛州水师驻地,则该岛永为大明所有,大明将设九州岛总督一职,与布政使平级,岛上行大明律,并且驻扎一师,不得大明允许,倭人不许擅自出入九州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