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宇宙 上(2/2)

能远超过可见物质。

这给平均密度的测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否真的小于临界密度仍是一个问题。不过,就目前来看,开宇宙的可能性大一些。

恒星演化到晚期,会把一部分物质(气体)抛入星际空间,而这些气体又可用来形成下一代恒星。

这一过程中气体可能越来越少!并未确定这种过程会减少这种气体!以致于不能再产生新的恒星。

几千年后,所有恒星都会失去光辉,宇宙也就变暗。同时,恒星还会因相互作用不断从星系逸出,星系则因损失能量而收缩,结果使中心部分生成黑洞,并通过吞食经过其附近的恒星而长大。

根据质能守恒定律,形成恒星的气体并不会减少而是转换成其他形态。所以新的恒星可能会一直产生。

几千年后,对于一个星系来说只剩下黑洞和一些零星分布的死亡了的恒星,这时,组成恒星的质子不再稳定。

几千年后,质子开始衰变为光子和各种轻子。几千年后,这个衰变过程进行完毕,宇宙中只剩下光子、轻子和一些巨大的黑洞。

几千年后,通过蒸发作用,有能量的粒子会从巨大的黑洞中逃逸出。宇宙将归于一片黑暗。这也许就是开宇宙“末日”到来时的景象,但它仍然在不断地、缓慢地膨胀着。

但质子是否会衰变还是个未知,因此根据质能守恒定律。宇宙中的质能会不停的转换。

闭宇宙的结局又会怎样呢?闭宇宙中,膨胀过程结束时间的早晚取决于宇宙平均密度的大小。

如果假设平均密度是临界密度的两倍,那么根据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经过四百~五百亿年后,当宇宙半径扩大到目前的两倍左右时,引力开始占上风,膨胀即告停止,而接下来宇宙便开始收缩。

大爆炸后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重大变化将会反演。收缩几百亿年后,宇宙的平均密度又大致回到目前的状态。

不过,原来星系远离地球的退行运动将代之以向地球接近的运动。再过几十亿年,宇宙背景辐射会上升到四百开,并继续上升。

于是,宇宙变得非常炽热而又稠密。在坍缩过程中,星系会彼此并合,恒星间碰撞频繁。这些结局也只是巫师的推论。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