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 奥雷有救了!(2/4)

【蓝色闪点海葵,海洋常见中小型海葵品种。

据调查,该海葵多分布于热带地区水域,喜独居,雌雄异体,每年夏季6~8月为交配季。

在每年的交配季节当中,每只雄性蓝色闪点海葵大约可产出五十亿到一百亿枚生殖细胞。

其中,能成功和雌性生殖细胞配对的不足十万分之一,即使配对成功后,能发育至成年的也不过万分之一。

雌性蓝色闪点海葵大约在十至十二岁发育成熟,雄性则更快,最多只需要八年即可发育成熟。

成年后的蓝色闪点海葵直径大约在一米左右(雌雄两性之间并无较大体型差别),即便性成熟后也不会停止生长,而是会以较慢的生长速度一直生长,直到身体机能出现衰退为止。

据统计,蓝色闪点海葵的平均寿命大约为五十年,雌性普遍寿命要略长于雄性,在温水区生长的蓝色闪点海葵寿命要高于在冷水区生长的同类。

其中,生长于火山区域的蓝色闪点海葵有异常表现,偶尔出现寿命突破种族极限,以及身体机能倒退的迹象。

通过对这部分海葵的研究,发现这些海葵在身处三百度以上的极端高温环境时,身体表面会分泌出大量不透明胶状物质,将全身包裹成蛹状来度过危机。

其中,大部分海葵会在结蛹后的几天内迅速出蛹。

出蛹之后,它们的形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之前所受的伤大部分都会被修复,而且耐热性有了极大提高,甚至能够在海底火山周围生存。

而少部分海葵则一直不会出蛹,直到数日后才会“重生”成为一只新的蓝色闪点海葵。

对于这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孵化的海葵蛹,我们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在海葵自然出蛹之前人为切开。

被切开的海葵蛹内部不见海葵的影子,只剩下一团半粘稠状的液态物质,以及极少部分固态物质。

这部分固态物质基本只出现在海葵蛹的上半部分,经过辨认分析,发现它们是海葵化蛹前残留的组织。

为了方便称呼,我们将这部分残留组织命名为“基底”。

将切开后的海葵蛹不做任何处理,放置在水中静观其变化,两日后,海葵蛹发黑发臭,基底也腐烂变质,不久后便宣告彻底死亡。

二,将海葵蛹横向切开成两截后,在中间用一层透明玻璃隔开。

数日后,带有基底的上半截海葵蛹成功化蛹,变成一只身体机能恢复到幼年状态的小海葵。

除了体型较小于其他正常化蛹的海葵以外,其余一切正常。

而后半部分海葵蛹迟迟未见化蛹,并于半月后腐化死亡。

三,调转基底位置。

通过上一次的尝试,我们猜想到基底部分很可能才是海葵化蛹的关键,于是便再次切开一只海葵蛹,将位于海葵蛹上半部分的基底物质移植到了下半部分。

数日后,失去基底物质的上半截海葵蛹并未化蛹,下半截成功化蛹,得到和上一次差不多的结果。

四,竖切,将基底一分为二。

两截海葵全部死亡,未化蛹。

五,移植其他海葵的基底物质。

在这一次的尝试当中,我们将两只海葵蛹的基底物质进行了互换。

数日后,这两只海葵蛹先后成功化蛹,各自变成了一只新的小海葵。

经过近一步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两只新海葵身上都保留了一些基底提供者的习性。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在外貌和习惯上越来越趋向于基底提供者,而不是原来的“自己”。

由此可见,蓝色闪点海葵的“重生”是由基底决定的,它们原本的身体所化成的粘液物质,可能只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