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医保(修)(“饿。”)(2/3)

候她,就让她这么干躺着,熬几天把人熬走了,就能办丧事了。 杨霞想把小妹接回娘家,偏偏这时候婆家又不肯放人了,嫁进来就是他们家的人,这时候抬回去,村里人要说闲话的。 连娘家都不肯来抬,理由也是一样的,嫁都嫁出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 杨霞的妈哭得眼睛肿成核桃,可那有什么用呢? 杨霞站在那里,看着床上的妹妹,她干脆不走了,她来伺候小妹吃喝,还去买了一罐奶粉,泡在奶瓶里送到嘴边给她喝。 小妹已经病了两年多了,一开始就是小毛病,觉得吃点药就能好,越拖越不行,也去大医院看过。 医生说要手术,还要化疗。 一听说后续还要花这么多钱,她住了两天院,丈夫就把她带回家,就在这边的医院看,平时还给她抓点中药吃。 就这样,村里的人都说杨红是好福气了。 杨红吃了东西,就有力气说话,她去看病的时候,特别羡慕别人有医保,医生说要是有那个,就能报销。 要是钱少一些,可能家里就有钱给她看病了。 杨霞躺着流泪,小妹拉着她手:“欠你家那五千块,我看他们是还不上了。” 杨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妹妹比她漂亮,比她齐全,当初嫁得也比她好,怎么三十岁不到,就要走了呢? 明明远没到山穷水尽,一分钱都没有的地步,但就是不给她治了,从医院就这么把她领回家来。 竟然连父母都接受了这一切。 钱捏在别人手里,命也捏在别人手里! 杨霞突然想,要是她病了呢?婆家能给她看病吗?还是看她不行,也把她放在房间里? 原来村里那些生了病的人,可能根本不是病死的,是被饿死的。 杨霞没有答案,她想到丈夫这一年多来对她好多了,说话也客气了,但她还是止不住的害怕,如果她不能动了呢? “你还想吃点什么?姐给你做,你想不想尝尝洋快餐?我学会做汉堡包了。” 最后一顿饭就是汉堡,杨红的婆家话里话外都怪杨霞这个当姐姐的,她要是不管,人早就干净了,丧事都办完了。 又多拖了一个礼拜! 杨霞回来工作,她还是按时看孩子,按时回家做饭,但她会突然有那么一刻,想问问丈夫,如果她病了,家里的钱是给她看病呢?还是盖房子? 林文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杨霞已经回去了。 是陈姐告诉林文的,陈姐想了好几天,觉得这样好像是在告状,但她又实在看不下去。 于是她找了个时间,跟林文说:“我觉得小杨好像是遇到什么事了,这几天人也没精神。” 陈姐有点不好意思,她真不是想告杨霞的状,杨霞跟她学做饭带孩子,她跟杨霞学织毛衣,款式轻薄好看,织给孩子,孩子很喜欢。 林文放下包,走进厨房,陈姐给她炖的银耳,她每天回家都要喝一碗。 她一边吃一边问:“那你问过她为什么吗?” 陈姐点头:“问了,但她不肯讲。”就跟她刚来的时候差不多,那时候杨霞也是不敢说话,什么事要抢在前面办,连钟点工都能指挥她干活。 还是陈姐看不过去,拉住杨霞:“那活是她的,忙不过来帮把手可以,不能天天让你干啊!” 杨霞这才慢慢跟陈姐亲近,两人平时在家,还有挺多话可聊的。 但这次,杨霞不开口。 林文一口气把银耳汤喝掉,打开水笼头把碗洗了,搁在沥水篮里:“我知道了,我有空问问她。” 到周五的时候,林文抽出空来:“小杨,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杨霞赶紧摇头:“没事。” “是不是妹妹的事,你心里难受?你要是难受,就放自己几天假,我来安排。” 杨霞差点跳起来:“不不,我能干的,我不休息。”她害怕失去工作,她唯一的工作机会就是给老板娘看孩子。 原来老板娘请她,是因为不放心陈姐和钟点工,但一年多干下来了,杨霞自己也知道,陈姐是信得过的,她这点工资,老板娘完全可以不给。 买菜洗衣服打扫,都有钟点工干,等圆圆大一点,她就更多余了。 林文看她这样,知道她心里确实有事儿,问她:“你说看看呢,你自己一个人闷头想,能想出什么来?可以一起拿主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