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19 我带你飞(2/4)

理学家提出的,并被命名为马振华不等式。

当然,别看这个不等式非常简单,如果以现在人们对量子力学的理解,要将这个不等式说清楚,并形成一篇论文的话,大概需要上千页的内容。

对于宁为来说,他只是在用一个数学家的目光审视这个不等式,并通过一些数学上的逻辑判断,他应该从哪里着手分析这个不等式,并想办法解决掉。

然后脑海里再次浮现出量子物理。

嗯,挺好,说起来宁为对量子物理是有基本了解的,这些了解得益于他在江大的时候去图书馆租了一本量子物理发展史……并在大脑里出现过一次头脑风暴,像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经历了宇宙的变迁,看到了微观层面宏伟而神奇的景色。

不过宁为觉得自己的直觉很有道理,事实上微观层面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曾经科学家认为已经不可分的原子,经过科学发展尤其是观察微观层面的设备进步,才知道原来原子并不是粒子的最小单位,原子还包含原子核跟核外电子,同时原子核又是由质子跟中子构成。

当那时的科学家认为质子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时,大型粒子对撞机出现了,发现原来质子也是可以再分的,由夸克跟胶子组成。

当这些概念出现在宁为的脑海他已经脑补出了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图,如果从人类的角度来看,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无法完全确定的,只能用概率来表达,但也许在微观层面,让将时间减慢,减慢,再减慢,减慢到普朗克时间为单位来观察,那个时候微观世界呈现出的动态画面会不会跟现在人类观察宇宙差不多呢?

门外汉的臆想持续了大概三秒钟,宁为便开口对百无聊赖的在电脑屏幕上卖萌的三月说道:“帮我整理出一套公认量子力学的知识体系,最初学习需要看哪些书,再到各个分支研究的理论丛书,再到最前沿的有价值的论文,都帮我整理出来,看来我需要重新学习一遍了。”

整理资料这一块无疑是三月最擅长的方向,这一点宁为都要自愧不如。

这得感谢虽然说具体研究出来的技术大家都藏得很深,但在世界物理学起码在理论上还能保持着互通,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理论方面的进步本就需要科学家们思维的碰撞,当然更重要的是,很多理论的提出在没有经过验证之前,连对错都没法判断,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来研究,自然也没那个必要藏着掖着。

当然理论一旦联系到实践并出了成果之后,那一般就会成为不传之秘了,尤其是在物理学上,一般来说研究应用的物理学家比大多数研究理论的手头要宽裕,因为应用还是比较容易出成果的;而针对理论研究的科学家来说,人生轨迹直接就是0跟1的区别,绝大多数的理论物理学家是0,一辈子默默的奉献,甚至到死都没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成为哪个1,直接名留千史,甚至用他们的名字作为计量单位。

当然,并不是说那些0没有意义,事实上许多时候那些0的研究给1们铺平了道路,或者启发了他们的灵感。这也是理论物理学界其实容不下太多人的原因,吃天赋太狠了……

尤其是物理的学习还存在其特殊性,那就是要想入门太容易了,尤其是高中物理学起来还特别有意思,很容易便能让人入坑。比如学习了高中物理了解了一些基本数学知识之后,就能很轻松的明白为什么以同样速度运行的大货车就是比小汽车更难被刹停,也能很轻松的掌握为什么一个灯可以用两个开关来进行控制。

更别提初高中时代的物理知识还涉及到许多有趣的实验,只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花费点小心思做出来,无异于自己手动做出的小玩具,还是那种很奇妙且反直觉的东西,很容易变让人沉溺于探索这些新奇的领域,比如初、高中时去的科学馆,就有许多利用简单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