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黄种人携起手来(2/3)

什么配套都是源于雁行理论,雁行理论的骨头就是共荣那套,共荣的来源就是黄种人携起手来,击败西洋列强,尊王襄夷。

在黄种人对抗白种人这一目标,中日的利益高度一致,甲午之后,晚清与民国各阶层反而开始到日本留学,就是在这一利益的指导下产生的。因为日本紧随其后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沙俄,这就足够了,日本击败沙俄,晚清各阶层欢呼雀跃,与辛亥革鼎成功,日本各阶级欢呼雀跃一模一样。

日俄之战后,清是统治阶级与民间全在欢呼,但甲午之后的日本,那就只是民间的朴素愿望了。由于日本民间受到辛亥鼓舞,那是肯定的,北洋政府那套搬的美国,总统参议员国会议员,绝对灯塔。但是民国南方不信,日本民间反而信了,起来玩民主运动了,要求普-选,来了个护宪运动。

日本自日俄战争后消停那么长时间,不是不想出来,是家里一摊事呢,米骚动,七十万人暴动,逮捕数万人,二次护宪,动不动就天诛。民主人士比较给力,把日本的力量拖在内部绊住了,直到三一年石原莞尔板垣那帮人取东北都是私自行动,一路抗命,先造成关东军默认,然后军部默认,最后国家默认,开启昭和三大下克上先例。

日本维新前后人杰井喷,如果不是被内部民主人士绊住,二十一条的时候日本已经采取蒙古灭宋方案了,一战刚歇,全世界厌战,日本反而借助一战契机大发横财,工业产能正是巅峰期,那时候一旦日本倾国而来,不堪设想。

中国当时没有工业产能峰值曲线的概念,只会看产量,得亏搅屎棍英国看得清,把日本朝西伯利亚引了,忽悠东洋土豆去找苏联泻火了,冻得不轻。

日俄战争,清是在帮日本的,当地将军府与政府的作为,张作霖吴佩孚等等很多人的事迹一看就知道,政府层级还不怎么敢大动,民间与新军是公开支持日本的。

早在甲午之前,黄种人携起手来共抗西洋就已经是中日共识,这个影响之深,引起了欧洲列强高度警觉,威廉二世在甲午一战结束后,立刻让赫曼.克纳科弗斯制作一张版画提醒自己,这就是《图》,匈奴突厥特别是蒙古,那是西方的梦魇。

日俄结果一出来,清公派与民间各阶层的留学生潮水般涌入日本,作为唯一一个亚洲黄种人击败西洋列强的国家,日本有资格当老师了,不但晚清学,泰国也学,那时代黄种人携起手来把西洋人赶出亚洲不是一句口号,都在切实交流怎么把这事干成。

不用拿清末志士与民国人士在日本的私生活事,清末与民国是有很多事搞砸了,但这是局限性与能力的问题,那年代的人留洋可不是为了绿卡的,那都是怀着救国强国的心求学的。领袖与方面大将看你的战略与大局观,英雄看的是你何处用武,不看你鸡毛蒜皮的私事。伊藤博文照样烟花柳巷,秋山真之一样魏晋风流,这是表象,不是衡量英雄与否的条件,虎狼不看这个。

当时去日本留学的人,怀着的就是黄种人携起手来,共同击败西洋人。这与日本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单靠日本是不可能击败西洋联军,把那么多列强清理出亚洲的。

但是,日本变了,中国没变。日本变成狼了,中国还是羊,狼是不会跟羊合作的,这不可能。

国家与统治阶级不是一个人,它之间有博弈的,对战略走向会产生争论,不是铁板一块劲朝一处使,各种学派斗,长州萨摩藩与藩也斗,少壮派还能把统制派屠了。日陆军会自己造潜水艇,日海军自己造坦克,两军武器配件的螺丝都是朝相反的方向拧,设计五万架的飞机年产量,结果海陆军互相把对方工厂的优秀技工送上战场拼掉,互偷对方的铝材,能把实际产量降低到只有设计标准的两成,就是不让你好受,财阀照样捣蛋,不过你一个天诛就把首相内阁全灭了,内部不是铁板一块的,一直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