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 意外情况(2/4)

却是一个集体。

四名精心挑选的下水人员并非科学家,而是久经训练的特种战士,他们花费了大概一个月左右时间熟悉了整个奋斗号驾驶技术。

奋斗号有很多高科技仪器,比如除了挂载潜水舱以外,最厉害的就是水底机器人了。

这些机器人自然不是自动驾驶的,全部需要遥控指挥。

有的是地下挖掘机器人,有的是通讯机器人,有的还是氧气对接机器人。

像是氧气对接机器人,就是将邮轮丢下海底的氧气装置通过定位系统机器人找到后安装替换到奋斗号之上。

奋斗号就更像是是一个能够长期待在海底的基地,压根不需要来回往返于海面。

如果这个海域是华国地盘,智慧产业规划部甚至可能规划在海底建设永久基地的可能。

海底建设基地自然就是模块化运作了,用无数个奋斗号组合,学习太空舱的技术,其实就能制造出在海底万米下存在的海底基地。

这个方案其实也有设计,具体就看这次探索任务能否成功。

如果发现海底的宇宙飞船,即便花费再大代价,估计也要秘密建设一个基地出来。

当然最有可能的是在附近海域国家近海宣称找到石油,然后以石油开采的名义大规模来往商船,这样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建设一个海底基地。

奋斗号的队长叫做张铁男,身材比较娇小,看起来根本不像是特种,另外几人也和队长张铁男差不多,身高没有超过1.65。

这其实主要考虑的还是空间问题,就像是宇航员一般也不会选择太魁梧的人一样。

身高体重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指标。

而且在海底万米之下,压根也用不到体力,毕竟都是待在机器内使用各种操作仪器,自然消耗氧气越少的人越合适。

就在张铁男和同事闲聊之时,指挥中心通过联络器传来消息。

“到达目标海域,检查设备,等待陈教授到来开始下海!”

“是!”张铁男回复一声,赶紧起身招呼队友最后一次检查设备。

奋斗号就是一个超级大的立方体,在他的四面八方都挂载了无数设备,奋斗号也和另外两个小型奋斗1号,2号相连。

中间还有压力释放舱,排水舱等等。

一般工作还是使用奋斗1号和2号,以及各种功能的海底机器人。

奋斗号主要还是起到基地作用,本身并不具备多快的航行速度,就像是将一个大铁盒子丢进海里,然后只能行驶出比自行车还要慢的速度。

为了通讯顺畅,其实奋斗号和探索号商船是通过光纤连接的。

这条光纤长度就超过2万米以上,光是这些线路就重达400吨以上,另外奋斗号也超过5000吨,目前是商船拖行,等到目的地后就从商船尾部放到海底。

商船指挥舱内,负责指挥的人员仔细对照经纬度,刚到了百慕大三角区域,就发现这边的情况有些复杂。

除了他们这一艘科考船外,一路上竟然遇到了无数商船。

很多商船也是打着科考的名义,并且船长已经通报,附近有其他商船考察,还有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有不少挂着星条旗的商船在海事卫星定位系统上并没有查询到。

一般海上航行的船只都会接通全球定位系统,华国有单独的北斗系统,国外有全球标准的,全称lobal ositioning ystem(全球定位系统)。

使用这套系统后,就算船只在海上遇到什么危险,通过系统也知道附近有没有船只,能不能获得救援。

但现在船长却发现百慕大尤其是波多黎各海沟,比想象中热闹很多。

指挥中心的负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