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无所不用其极(1/2)

秦风对王月瑶的判断一点儿也没有错。{地弄走了五成的份子。

这让王月瑶气得咬牙切齿,要知道当初耿精明弄越京城周边的房地产的时候,可是汤水都没有让她喝上一口。

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耿精明这一次还联合了政事堂的诸多大佬一齐向自己露出了獠牙呢!

任何一个行当在最初开始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没有先例可循,大家对这样的新生事物总是抱着一个观望的态度,总是想着让别人先去吃一吃这个螃蟹,如果美味的话,那自己再跟上不迟。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冒险的精神的,所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能赚得盆满钵满,而跟上来的后来者,便只能喝点汤汤水水,当然,所有人都是满足的。不想冒大的风险,便不会有大的收获。

保险行会几乎囊括了大明所有的行当,王月瑶带着商业署的一帮人苦干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弄出了一个自认为很详细的方案后,便开始推广了。..

当然,王月瑶也清楚,这个现在看起来很详细的方案,一定会在执行的过程之中碰上无数的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只能在施行的过程之中一步一步的完善了。

事情的发展如同先前预料的一般无二,保险行业向前推进的极其缓慢。实施大半年后,亏得惨不忍睹。政事堂的诸位大佬们已经开始动摇了,必竟朝廷在这里头占了一半的股份,每天亏出去的都是白花花的银钱啊。但耿精明和王月瑶二人坚信这一定会是一个赚大钱的行当。出于对这两人的信任,政事堂的大佬们现在还辛辛苦苦的忍着。

今年终于迎来了转机,让王月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出现曙光的居然是在农业之上。丰县是她的老家,王氏在丰县那是德高望重的望族,大明第一任吏部尚王厚死后也归葬故里,丰县的县令,更是王月瑶的一个本家堂兄。为了支持王月瑶的这一次行动,这位堂兄使用了一些小小的手段,让丰县所有的农户都为自家的农田买上了保险,一亩田一钱银子。买了保险的农户在这一年之中,如果遭遇了天灾,比方说旱灾,涝灾,蝗灾等等,保险行会都会按照秋后的收成给予赔偿。丰县数百万亩土地,基本上都买了保险,这是保险行会第一笔大收入。

一个月前,丰县遭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场冰雹的袭击,全县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农田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就在政事堂的大佬们如丧考妣的时候,王月瑶却兴奋得像一只快活的小鹿,亲自去了丰县主持了赔偿事宜。这一笔赔偿,当然让保险行会大亏特亏。但却让保险行会一举打响了名头。

对于农民来说,得到了大笔的赔偿,而他们的投入不过是小小的一点银钱而已,一亩地一钱银子,不值一提。而且遭了灾的土地还可以重新补种,虽然收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到了秋后,还是会有不少收入的,算下来这一年,竟然比往年还要赚得更多,自然是欢喜不尽。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登县,与丰县一样也遭了雹灾,但最后只能由百姓自己来承担损失,当地官府能做的只能是赈灾而已。

这一个例子,立时便让整个沙阳掀起了购买保险的热潮,老天爷的脸色一向是说变就变的,谁能摸得准他老人家的心事,既然现在有一个只需出小小的一点钱就能让老天爷莫奈自己何的事情,当然得抓紧。

这股风浪旋即从丰县扩展到整个沙阳,然后漫延到太平,正阳,越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大明的土地之上传播。

保险行会终于可以赚钱了。

保险行会赚得笑开了花,政事堂的大佬们在高兴之余,突然发现这一行当里头蕴含着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由保险行会来替代朝廷的赈灾。

大明现在的疆域愈来愈大了,不是这里发了大水,就是那里遭了旱灾,总之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