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9.177 最肮脏的交易(3)(3/3)

只是苦于每月所赚的,只是雷都打不动的死工资。还有,古董鉴别只是艰涩深奥,便是行家也有经常看走眼的时候,自己所知有限,唯恐花了钱买回的是一钱不值的赝品。因此,每次看古董,吴中有都是过过干瘾。

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走马观花似地连看了几个摊点,没有什么眉目。最终,吴中有在一个摊点前停下脚步,拿起一只笔筒在手中把玩。笔筒约十六分高,很厚重,筒壁上饰有戏水鸳鸯,活灵活现。

从表面上看,这个东西应该是古董。吴中有是写字的,自然喜欢这类的东西,生出爱意。

摊主看出了他的心思,压低声音,道:“一看你,就是行家里手,识货。”

反正没带多少钱,不怕上当受骗。吴中有笑了笑,:“老板,这个怎么卖?”

摊主是个瘦老头,眼睛不大,滴溜溜乱转,是个精明的主儿。他眉头一缩,:“兄弟,同治官窑彩粉花鸟笔筒,一万元,一口价。”

吴中有唔了一声,又翻来覆去地看了看笔筒。反复看了之后,他装作很里手的样子,:“这笔筒虽然胎体厚实,餐彩粉含粉量少,粉料浅薄,绘画虽然,但显草率,东西最多是民国年间的。”

摊主有些不服气,争辩道:“老板,这笔筒底部落款可是同治三年制啊,我找了好几个行家看过,都是同治年间的官窑。我收这东西就花了好几千呢。”

吴中有看过这方面的资料,略知一二,便装模作样地:“老板,你问得好。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是不带边框的篆体书款,有阴也有阳,绝无可能出现同治某某年制的字样。另外,这个笔筒釉色浮华漂艳,却又内敛去胎体,人为做就的现代仿品是做不出这样的效果的。推断起来,我断定应该是宣统或者民国初年的民窑出产的。所以,价钱至多两千块钱。”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