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4/www.at77.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4/www.at77.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728章 斩杀林邑王(3/4)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_爱尚小说网
第728章 斩杀林邑王(3/4)
而之所以这种兵器成型后用的是铁罐而非陶罐,也是因为引信问题上走过弯路——李素一开始拍脑门,被后世的《赤壁》电影误导,觉得掷弹兵直接用陶罐装药就行了,还省钱。 结果这种武器的第一次实战,就吃了亏,哑弹率极高: 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触发式引信”,都是要点了导火索烧到弹体上才会炸。砸在地上的那个瞬间、撞击本身是不会导致弹药爆炸的。 陶罐装药的结果,就是落地还没爆,罐子先碎了,火药撒了一地,导火索好不容易烧完,只能引爆跟导火索黏连在一起的那一丁点残余火药。 李素这才把异想天开的陶罐掷弹兵淘汰了,乖乖用摔不碎的铁罐。 不过,因为这种兵器本来不是给骑兵配的,还有铁壳,所以稍微有点沉重,一个至少有三四汉斤。 守城的时候有落差优势,还能稍微丢远一点。骑兵在马上还没法双手扔实心球那样扔,最多只能是单手投铅球的姿势,李素在赵云出征前测试了一下,最多也就丢二三十步远。 这个距离太危险了,不利于骑兵对大象放风筝。所以李素当初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加大甩动力臂,便于发力扔得更远。 比如装个手榴弹柄,或者向投石兵那样弄个投石索把铁罐甩起来…… 一番对比实验,李素当时最后选择了投石索结构。主要是这玩意儿古人接受度高,加工起来也方便,几根绳子做个网兜套在铁罐外面就行了。 不过实际使用测试当中,也出现铁罐形状不规则、投石索网兜在出手时不易把铁罐在最佳位置甩出等等麻烦,好几次都甩偏了,就跟铁饼运动员多转了几度角,最后落地时能差很远。 最后,居然还是赵云自己看李素很苦恼,帮他给出了临门一脚的建议:那就别费劲搞重复利用式的网兜了,直接一次性网兜!套上就拿不下来那种!使用的时候多甩几圈,加速到足够快时,算好角度直接脱手,把绳网兜跟铁罐一起扔出去! 李素一想对啊,他居然被传统投石索兵器的固化思维给限制住了! 传统投石兵的投石索要重复利用,那是因为单块石头杀伤力极为低下,所以需要反复持续的火力输出。而且石头便宜,比绳网兜都便宜,那当然是便宜的部分一次性,值钱的部分重复利用。 但现在要丢的是火药铁罐,弹药比投射器值钱多了,弹药都用得起,还省什么投射器?一次性不就好了!稳定性第一! 想到这儿,当时李素脑中豁然开朗,就想起了他前世看过的二战时期反坦克战史: 1941年初,苏芬战争持续期间,芬兰人为了提高“没落托付鸡尾酒”的反坦克射程,提高反坦克手的生存率,就把古代投石索跟燃烧瓶结合起来,用可重复利用投石索甩瓶子增加射程。 但这种“节俭”的做法显然导致了可靠性下降,实际上依然导致反坦克手出手迟缓,多了不必要的伤亡。 后来美军学去了这一招,开发制式的反坦克粘性炸弹(就是《英雄连》这些游戏里被称为“袜子”的反坦克炸弹)。米国人财大气粗,当然以作战效率为第一,完全不考虑成本。 “袜子”黏弹也需要柔性甩柄增加投掷惯性和射程,但米国军火商就直接做成一体式,把握持部分一起扔出去。 赵云劝李素把“投石索丢火药罐”改良成“一次性一体式设计”,倒也颇有美军改良芬兰军土办法的神韵了。 这,才有了今天赵云的骑兵们手上这件反战象武器:一个牢固的、无法解开的麻绳网兜,里面套个铁皮火药罐。每一条麻绳的尾部都抽出来拧成一股,非常便于握持甩动加速。 触手冰凉的铁皮和丝毫不会打滑的麻绳,给了赵云麾下骑兵普遍的心里安慰。 他们冷静地分批逡巡横掠过阵线,依次用队中火把手的火把点燃导火索,然后猛甩五六圈,把罐子的惯性加速到最大,再脱手飞出,竟能至少把五汉斤的东西扔出五六十步远,个别力气大的士兵能扔出七八十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最新章节第728章 斩杀林邑王,网址:https://wap.at77.net/193/193647/823_3.html
豪门假千金她混成团宠了
[综]一战天下休
宠妻无度:帝少霸爱小甜心
桃运民工
无敌神君
恶魔的专属:丫头,你好甜1
重生之国民男神:九爷,亲一个
协议结束,亿万总裁跪着求续约
斗罗之葫芦
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