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7章 未来转型计划(2/3)

好的计划,支配到位的这笔资金,为未来必然会进行的导演之路转型提前做准备。

律师、索菲亚·科波拉和南希·约瑟夫森,这是杜克早就考虑好的人选,其中哪怕是作为好友的索菲亚,他也不会盲目的无限信任,三方正好构成了互相制约监督的体系。

购买电影版权的两部作品,前者还好说,尽管是百老汇的传统剧目,却一直无人问津,而且停演多年,而后者有些麻烦,有限的记忆告诉他,最近的两年内是解决分散的电影版权最好的时间段,否则拖到95年之后,数家电影公司都会加入进其中,势必要多费不少手脚。

作为狂热的粉丝,杜克还记得,曾经仅仅是版权问题,就扯皮了接近两年的时间,导致项目差点夭折。

这部分资金很可能不够,因此杜克打算暂时压下母亲的贷款,看情况再决定是否今年内还清,如果到时资金短缺,先以这部分款项付账,如果有盈余,那他就投资股市。

没有人全知全能,曾经与现在,杜克对于股票等金融市场完全是门外汉,但经历过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的人,就算再孤陋寡闻,也听说过苹果、微软和谷歌。

谷歌还不知道在哪里,微软一直是热门股,苹果深陷泥潭等人拯救……这是杜克确认的一点。

他的投资不需要太过繁琐的运作,就是长线持有保值和升值,而苹果和微软也是他记得的有限的股票中,如今能在股市上见到的。

在少年时代,杜克也曾经想过投资金融,然后从股市上敛财,接着进军好莱坞大杀四方,成就一番伟业,然而还不等实施,就发现这不过是幻想而已。

首先,家庭有钱和他有钱是两码事,十六岁之前,最多的时候,他每个月也只有40美元的零用,想要有更多的零花,做报童是最快最省时的方式,却也挣不了几个钱,想做的别的?对不起,没几家公司会雇佣童工,更不会支付高薪。

而过了十六岁之后,按照罗森伯格家族的传统,除去母亲负责的昂贵学费外,杜克必须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导演学习开支负责,做剧组杂务工和临时演员,实际上也挣不到多少钱。

至于哼段曲子复制歌曲和投递剧本就能赚钱,那纯粹是想多了。

前者先不说其中需要的高度专业性,就算能哼出来,那也需要作曲家重新编写,谁能保证对方不起什么心思?是的,编剧协会是可以备案词曲作家的作品,但首先要成为会员,成为会员要缴纳数千美元的会费,而备案费用同样有数千美元!

剧本同样不靠谱,仅仅是六大公司,每年收到的剧本总计就会超过一万个,其中能变成电影的有几部?这些中又有多少是制作人或者经纪公司以及明星演员带来的项目?

杜克本身最初的遭遇,就是对新出道的编剧最好的写照,好莱坞的大小电影公司,案头上堆着厚厚的等着发霉的剧本!

而依靠家中的广告公司,弄几支未来式的广告就更不靠谱了。

众所周知,电影深受社会现实状况所影响,而同为影音作品的广告比电影更有时代局限性!

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了,每一个时代,总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广告是针对大众的产品,必然要符合时代的审美,而主流社会总有一种奇怪的心态,往往具备很强的怀旧感,却对过于超前的事物极其排斥!

杜克清晰记得的广告,无一不具备鲜明的网络时代的特质,将网络大爆炸时代的广告挪用到八十年代,还能成功引发轰动,有比这更不靠谱的方式,比这更为可笑的笑话吗?

他家庭确实很富有,财产所有人却不是他,不说太多,哪怕动用几百美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