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8章 与韩棒子初交锋(1/2)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张华用着类似的办法,几乎空手套到了种植所需的所有东西。

六十亩土地的耕种,张华为了加快速度,既请来了机器耕种的拖拉机,也请来了之前的牛耕手老龙头。并且,耕种费用全部事先约定好两个月内结清。

化肥、地膜、遮阳网等等农具,一律赊账,与老罗约定好两个月内结清。

不过老罗需要担保,张华便请了荣信鑫为他担保。

人工则不用谈,反正愿意来做的,都需要事先答应两个月的账期。

而在四海村,四、五月是葡萄季,六、七月是西瓜季,八、九月则正是蔬菜季。

因为四海村种葡萄和种西瓜的特别多,种蔬菜的反而不多,所以八、九月份的时候,很多打小工的农民都闲在了家中。

这个时候,人工费用也会相对便宜很多,女工一般都在120一天,男工则在150左右。

而如果是五六月份最忙的葡萄季,那女工最少也要150,高的甚至达到200

因此,张华一说要招人来种大白菜,主动上门寻求务工机会的同村村民就有好几位,再加上焦小燕的帮忙,张华很快就联系好了足够的帮手。

最后,张华唯一当场花钱买的就剩大白菜籽这一样东西。

很便宜,六十亩也就几百块钱。

哦,忘了说了,四海村药店的梁有福,也让张华赊账了,而且张华还根本就没废多少唇舌,梁有福就爽快答应了。

至于梁有福有没有私底下被他老婆罚跪搓衣板,那就只有他们夫妻俩和搓衣板知道了!

这两天里,张华除了忙着空手套白狼筹备大白菜的种植,他还需要应付一上门的媒体记者们。

不过,这些媒体记者们的采访内容也大多与之前的贺雪东和尤诗两人差不多,毕竟,张华这个时候虽然在网上出名了,可还是一个小角色。

这些来采访的媒体们要不是看在大白菜特别夸张的数据上,以及可能高达上亿价值的“中药配方”的面子上,可能根本就不会派出记者过来采访张华。

而且,他们这一趟过来更多的是查证。

所以,当他们从张华口中得知当地有关机构以及派出专家介入之后,他们就都靠着关系去联系当地的有关机构,希望能够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至于对张华的采访,绝大多数的媒体都是草草而过。

对此,张华也不是很在意。

但唯有一家不请自来的棒子国经济日报的记者,委实让张华很不爽。

“张先生,我们都知道全世界最好的大白菜在棒子国,我们用最好的大白菜制作成泡菜卖到了全世界,包括你们华夏。所以,我想请问您,您觉得您的大白菜能比得上我们棒子国的大白菜吗?您说您的大白菜是用中医秘方培育的,而据我所知中医源自于我们棒子国的韩医,那是不是说,您的所谓秘方,就是从我们棒子国偷去的?”

张华非常无语地盯着面前脸不红心不跳,还满满大棒子民族自豪感的金美智记者。

脸呢?脸呢?

不就一本《东医宝鉴》申遗成功了嘛,怎么就把这“东医”变成了“韩医”了呢?

只要脑子正常的,那个不知道这个“东医”的“东”,在古代指得就是华夏这个东方古国?

难道除此之外,还有他们代指吗?

而且,什么叫《东医宝鉴》?

用现在白话翻译,这个名就是“东方古国的医术图谱”。

说白了,就是一本从华夏医之中选择性地抄了一些医方,然后再给它加了个图文,最后编制成了这么一本。

用一个最现代的例子,《东医宝鉴》和华夏医的关系,就好像是《爱情公寓》和各种美剧、情景剧的关系。

这里抄一点,哪里抄一点,就成了一部《爱情公寓》。

这本华夏医抄几个药方,那本华夏医又抄几个药方,就成了一部《东医宝鉴》。

就是这么的简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科技之华人当道 最新章节第58章 与韩棒子初交锋,网址:https://wap.at77.net/181/181222/131.html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他一个辅助不可能这么能打 以萌治国 帝国第一纨绔 盛唐陌刀王 总裁先生矜持点 京都文豪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目标爱人 超级大文豪 老子是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