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章 初境的难题(下)(2/3)

式的进步,其改善环境与生活的作用,远远无法与全体族人大规模掌握运用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相比。

等到迈入三境,才开始具备一些能力,可以加工一些普通人很难制作的东西。而迈入四境之后,才能炼制真正属于修炼者的器物,也可以给普通人加工工具、完成一些效率极高的劳作。可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不仅需要非常出色的天赋,更需要高明的指引,原始部族中恰恰很难具备这种条件。

像路村这样拥有若山和若水两位五境高手的蛮荒部族,实在是极为罕见。但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是若山、若水用尽一身神通,想为族人们做种种事情、提供给他们一切原本无法或者很难得到的东西,也是力有未及。而且他们有幸踏上了这条路,谁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无休止地去做最辛苦的劳工。

就算退一万步说,若山、若水做到了这一点,使族人们生活中能享用的一切,与那些平原上先进的大族没什么区别,那也等于让部族暂时脱离了原始古朴的状态,再指引族人迈入初境,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变得一样低。而且更严重的是,假如有一天若山、若水不在了,部族里未必能持续出现这样的人物,那对于他们的生存将是致命的打击。

理清水当年在巴国学宫中就讲过这个问题,并且称之为“初境的难题”。理清水还曾预言,人们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甚至能做到很多以前只能凭借神通法力才能做到的事情,这也是一个规律。但与此同时,人们能迈入初境得以修炼,将会变得越来越难。

这看上去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但理清水却认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类部族毕竟是要向更文明、更富足的时代发展,能迈过初境得以修炼者就算变得更少,但也不会消失,将来只看个人的心境。

而且“初境的难题”并非绝对,人们在原始古朴的状态中更容易迈入初境,但也有前提:不仅是都受到正确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先天灵智、生理构造上并无区别,只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已。假如是灵智未开的族类,等同于山野**,迈入初境反而又变得艰难无比。

理清水观路族众人,又想起很久之前曾总结与思考的问题。

每个月色明亮的夜里,盘瓠仍在月光下定坐,谁也不知它已修成初境几转,身为一只开启灵智之初的兽类,这个过程必然很漫长。而理清水总是默默地关注着它,有一天入夜时分,理清水却差点又一次睁开了眼睛。

令他感到震惊的并不是盘瓠,而是石屋中原本躺着睡觉的虎娃。虎娃这天夜里竟然坐了起来,就像水婆婆纺布时那样交腿盘坐,双手自然放在小腹前,气息均匀绵长,全身都处在极为放松安稳的状态中。

虎娃会这么做,既是水婆婆所教,也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他在初境中已修炼很久,几乎每个夜晚都会自然进入并体会那种玄妙的状态,他也没有什么行功精进的意识与目的,不知反复多少次将这种动静交替的玄妙感觉体验得越来越清晰。

就在这天夜里,虎娃忽觉周身气机发动,那种玄妙的感觉仿佛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体内萌动流转,他自然就坐了起来,觉得这样更加安适,无意中学的就是水婆婆纺布时的姿势。虎娃仍处在初境修炼之中,静夜中万籁之声是前所未有地清晰,清晰的极致便是一种新的突破。

虎娃也不清楚自己是否还闭着眼睛,但他却能朦胧地看见小屋内的情景,接着这种感知舒展,仿佛穿过石屋见到了月色下的整个村落、盘瓠正在祭坛前盘坐。不仅是村落,虎娃还朦胧看见了村落外的山野,那在夜风中轻轻摇曳的树木、展翅滑过夜空的灵枭。

这不可能是用普通的眼睛看见的,就连虎娃自己也形容不清他是怎么看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