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94章 错失良机(2/4)

区区不足三千的人数,追击数万叛军?

所以,谢节综合考虑之后,决定,收兵!

他相信,无论是他,还是淮南军,以及大车帮,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全部,即便谢三郎就在现场,也断然不会苛责什么了。

回汜水!

在谢三郎没有进一步的指示之前,谢节还是决定返回汜水,一来稳固城防,二来押送俘虏,三来也能让淮南军好好好休整一下。

不过,淮南军虽然在谢节的率领下退兵了,但是追击叛军的唐军却越来越多,尤其是三天之后,堪称人山人海一般。

谁啊?

多了!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翼、镇西兼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广远等九节度使及平庐兵马使董秦!

这么说吧,谢直传令唐军在河北地外围构建的大型包围圈,除了江淮方面的睢阳张巡,因为刚刚经历过一场惨烈的守城战,实在是无力出兵之外,几乎这个大型包围圈上所有节点的唐军,都在三天之内冲进了河北一地!

这是怎么回事?

俩字……争功!

当然,在五月初五的时候,他们可不敢……

当时,安禄山起兵,直接挥兵南下,十万大军蜂拥而来,可着实吓坏了大唐的上上下下,不仅仅是河北地的官吏们或逃或降,就是这些统兵的节度使也都心怀惊惧,谁都不敢说自己麾下的兵马,就能挡住安禄山的十万大兵。

好在,谢三郎挺身而出。

官拜天下兵马副元帅,明确了责权。

传令天下,明确了平叛的整体策略。

亲帅三千铁甲驰援汜水,堪称逆流而上,正面防御安禄山的十万兵锋。

关于这些,大唐的各方将帅,自然乐见其成!

最艰难的任务,被人家副元帅主动接过去了,而分配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以防御为主,除了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三人之外,其他将帅,都是在自己的防区严防死守,说白了,就是在自家驻地保境安民而已,这有什么不好的,就算副帅没有这样的命令,真要是碰上安禄山麾下的小股叛军,自家麾下的子弟兵守卫乡梓,也是职责所在。

至于其他……等等再说呗……

结果,五月、六月、七月,三个多月的时间之中,谢三郎一套“五行守城”看得大唐各方将帅目眩神迷,怪不得人家谢三郎能够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真是厉害!

随着战局的不断演变,尤其是谢三郎率领淮南军第一次踏破安禄山大营之后,大唐的各方将帅,可就一个个开始心里长草了……

平灭安禄山整个河北地的叛乱,这是多大的功劳!?

当然,肯定是人家汜水侯的,人家是天下兵马副元帅专事平叛,又率领三千淮南军驻守汜水顶住了安禄山的兵锋,这份功绩,谁都抢不了。

不过,首功之下,不是还有别的功劳么……虽然大唐各方将帅,都按照副元帅的命令确保自己防区不失,也算是有功于国,但是,谁还不想多弄点功劳啊?你汜水关麾下三千淮南军已经拿了首功,我这手底下连带民夫好几万人呢,总不能一点汤水都混不着啊……

所以,这些将帅,就开始动手了,胆子小的,在自家帅府中长吁短叹密切注意汜水关前的战局,胆子大的,直接派出自家亲信,率领小股精锐士卒进入河北战场,美其名曰“支援”……

结果,还没等“支援”到位呢……谢三郎第二次踏破安禄山答应!三天穷追二百里,打得安禄山叛军落荒而逃!

各方将帅都懵了!

啥!?又破营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奋斗在开元盛世 最新章节第694章 错失良机,网址:https://wap.at77.net/175/175680/694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