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3/3)
一酒肆中听到两位儒生谈话。只听一人道:“听闻如今京里的官员,都以献纳家私为耀。这是林相兴起的风气,这位林大人倒算是一位好官。”另一位却道:“我瞧未必,他若当真为江山社稷,就该拿出些实在的办法,解除国家的困境,方是人臣之本。献纳银两,是世人皆能做的,他又居着高官,又有偌大一个家世,行此举实在不值得夸耀。他却将此事当做炫耀的资本,听相府里的下人说,他会客之时,常提此事,实在是本末倒置。若是他自个儿尽力也倒罢了,他却偏要拉着满京的大小官员一道替他做这道功德碑,其心如何,也就值得玩味了。”
先前说话的人问道:“先前萧相在京里接济贫寒士子,广设粥厂,安顿流民,却不也是如此?林相也并没强迫旁人如此,也是那些人自己要趋炎附势。”那人说道:“这怎生相同?萧相行那事,并未自行去夸赞一句,也并没强迫他人共同行事,这才当真是真心行善。林相虽并没明着强人所难,但他总把这事挂在口边,又有些什么‘天下财富,尽归天子。为人臣者不能当国难之时敬献,怎配忠君二字’。这可比明说强逼厉害的多了。那些穷官,年底还托赖上头下考评,外放升迁,哪敢违他的意?还不立时照办么?我可听说,国子监祭酒刘大人,为着凑三千银子出来,把夫人的头面都拿去当了。难道那黄河沿岸几省的百姓便是宣朝子民,这京官就不是宣朝子民么?这样做法,同拆东墙补西墙有何区别?林相如此作为,不过为沽名钓誉罢了,委实不值一提。”
这两人只顾嘴上说的痛快,也不管有没人听见。林霄听见这样的话语,也不动声色,自归府邸,派人查探了这两人的来历,知是入京代考的举子,便随意寻了些由头将这两人逐出京去,遣返归乡。当地的学官,揣摩上头的意思,便将这二人注了个劣。这二人今年科考无望,只好再盼来年。可怜入京花费了许多盘缠,却为一场口舌之祸皆成泡影。这样的事情,也不算少,不能一一枚举。
如今皇帝病着,朝事无人统管,萧鼎仁又为归朝,林霄自然当仁不让,行右相之权,欲把持朝政。却不料,这皇帝病休的旨意才下,尚不过午时,萧鼎仁便已往吏部销假,返回朝堂。
本章已完成!
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六章,网址:https://wap.at77.net/156/156655/16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