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27、少林扫地僧(3/4)

呼,老杨头也笑道:“丁医生,这么晚才下班啊,还没吃饭吗?”

丁齐答道:“单身一个人住,吃东西倒也简单。我看您老的锅子炖得挺香,我这里正好有酒有菜,我们搭个伙一起吃怎么样?反正回去一个人吃饭也没意思。”

老杨头有点惊讶,但也很高兴地点头道:“好啊,快进来坐吧,外面冷。”

自来熟的丁齐进来坐下了,将菜放好,老杨头又取出一个口杯当酒盅,丁齐打开自己带的那瓶酒,将两人的杯子都满了。老杨头说道:“丁医生这么好的条件,还是要赶紧找个对象啊。你们大城市的眼光高,要不然,我们村里倒是有好几个合适的闺女……”

夜里小小的传达室,炖着热乎乎的锅子,几杯白酒下肚,说自然多了,语气也很随意了,两人像已经认识很久的忘年交一般。丁齐趁势问道:“老杨,您的名字叫杨策吧?我在医院站看见过你的照片,是出身医世家的著名教授。来,我敬您老一杯,真是深藏不露啊!”

老杨头一愣:“丁医生真是好眼力,这都能认出来?”

丁齐却故意不接着提这茬,只是干了一杯道:“喝酒!我已经干了,您老也干。”

老杨头干了这杯满满的酒,脑门已经冒汗了,不用丁齐追问,他自己主动说出了缘由。老杨头并不是孤老头子,他是境湖乡下的农民,有老伴也有儿女。女儿嫁到外地了,家里在村也盖了一栋二层小楼,老两口原本跟儿子和媳妇一起过。

可是儿媳妇较挑剔,老伴觉得无所谓,但老杨头却觉得不自在,有了一个机会,他干脆跑进城里打工了。老杨头年轻的时候,是乡里面的赤脚医生,也会按摩推拿。这手艺算是家传的,他父亲也是个赤脚医生,行医时间主要是建国后到革初。

看来医院站介绍他“出身医世家”,虽言过其实但多少也算有点谱。是博慈医疗特意把他找来的,在医院打更,每个月有一千五,和丁齐在图书馆做临时工一样。但是把他的照片放在站当作“医专家”,医院每个月还多给他五百块,其实是充个门面。

杨策虽是个普通的乡下老头,平日根本不引人注目,但若仔细看,他的五官很端正,也不弯腰驼背。假如挺起胸好好打扮一番,戴眼镜穿西装扎领带,形象也是不错的。

杨策教授是“大专家”,不会轻易出诊的。但有人是看了介绍慕名而来,点名要杨策教授出诊怎么办?那也好办,换平日收起来的行头好好打扮一番,那去呗。

按摩推拿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老杨头也会亲自动手,但杨教授年纪大了且德高望重,不能全程都是他亲自来,通常都是在他的现场指导下,由其他年轻医生接着手。这样起到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至少在患者的心理感觉很好,场面也都能对付过去。

假如遇到这种情况,老杨头也是有提成拿的,所以他一个月不止固定的那两千,经常有个三、四千的收入,情况好的时候,甚至还能拿到五千以,这可在家里受儿媳妇气强多了。如今他每次回家,儿媳妇都对很客气、很尊敬,也是家说了算的人物。

丁齐夸赞了一番老人家活得潇洒,又问道:“那么教授职称是怎么回事呢?”

老杨头端着酒杯笑道:“我也是有证书的!”

说了半天,丁齐才听明白,老杨头有张外省某家民办大学的客座教授证书,是博慈医疗给他办的。发这种证书像发奖状,成本不超过二十块,写个名字盖个戳行了。境湖博慈背后的博天集团,和很多民办学校有关系,它下属的很多机构会给这些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也会聘用他们的毕业生,想给谁办个客座教授的证书,打声招呼行了。

丁齐了解“真相”后也是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评价老杨头在医院站的那番介绍。老杨头还很热心地说道:“丁医生,你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