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98 这确定是体制问题(3/4)

要熬出头,就是成功,就是胜利。

当然整个过程中,肯定也要考虑己方成员的“变节”或者突然嗝屁,这种损失,都等同于减员。

所以为了保障成功率,当初李解北上招生,很多中小型家族,都是一次输送两个以上年轻子弟。

这也是为什么李解北上的时候,差不离就是啥也没带,回来的时候,突然间就成了个门徒过三千的大老师。

那不是吹牛逼的,是真·大老师!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也让李解缓了口气。当时吞下淮水两岸,尤其是淮北大量的土地,涉及到淮夷、陈国、徐国、晋国、吴国、宋国等等势力,没有足够的官僚团队,根本没有戏唱。

也是因为有门徒三千可以挥霍,李总裁才能一口气稳住这么多部门,看似复杂却又稳如老狗。

重点还在于,别人可能缺钱,他缺啥?他穷的就剩下钱了。没钱就印嘛,要多少白沙麻布、“大红01”甚至是“大紫01”,都可以。

绢布不要,金银币也有。

贵金属不要,珊瑚、珍珠、玛瑙这种宝石也有。

宝石不要,鲸鱼骨头鳄鱼皮,鹿角羊角野牛角,这种也还是有。

光淮南江阳地区几个淮夷部族的城邑,李解这两年攒的皮革、毛皮就多到不行,大多数都是用来加工成冬装给鳄人、勇夫的一线作战部队,少量赏赐给军官和行政高官。

要是这些东西统统都不要,那李解还有大量的奴隶、荒地甚至是特殊产业可以分润红利。

最典型的就是皮肉生意,李解治下并没有自己人在运作,但不妨碍国际友人来做这个生意。

比如说齐国人,齐国的“女闾”体系,背后有着齐国五都的庞大利益集团,涉及到大量老牌贵族和新贵的收益。

所以当齐国小姐姐在李解治下赚到了“大钱”,那么齐国官商集团,压根就不允许齐侯兴兵搞李解一把。

当然官商集团是分裂的,涉及到人口贸易和皮肉生意的这些齐国官商,跟盐铁官商显然不是一条路,谈不上泾渭分明,但牵扯明显不深。

所以齐国的盐铁官商集团,可能想要发动战争,但对奴隶贩子和特殊行业的把持者们来说,打仗是人干得事儿?

齐侯那边只要不是太重要的情报,李解很容易就能从齐国小姐姐们的老板那里搞到手。

随便派个小弟过去收情报,齐国老铁们那叫一个服务周到,最少三个齐国小姐姐伺候着,然后双手把情报奉上。

财富上的增益,使得对霸主级的大国而言,想要从旁黑一把李解,也并非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事情。

李总裁的人才库,在淮中城扩建的那一刻起既然没有崩,能够撑下来,那么或许再怎么折腾,其实就在这一条隐藏的线上,来来去去上上下下,终究只会有惊无险。

其根本性的道理,就是李解的财政,实在是良好到不能再良好。

不过对已经稍微熟悉一点李解的天下诸侯们而言,李解这条狗的扩张,应该就是到此为止,在此就要停止。

因为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人力资源,怎么看都到了极限,从中原坑蒙拐骗来的三千弟子,如今都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还能折腾到哪里去?

淮南的一应行动,夷虎人的征缴,就是沙哈在负责,而主持民事政务的,俨然就是楚国老牌大夫云轸甪。

这消息传到周边国家,从中分析出来的状况,无非就是李解这条狗打算让淮南太平一点,很正常的操作。

哪个霸主不这样干?周天子还牛逼的时候,不也是三天两头找戎狄麻烦,不是讨伐北狄就是干一票西戎。

但什么时候周天子干了戎狄之后,还去治理戎狄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